曾向诗坛夺锦袍,至今湖海诵风骚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至今湖海诵风骚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zhì jīnhú hǎisòngfēng sāo |
曾向诗坛夺锦袍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zēng|céng4shī tán2jǐn páo |
曾向诗坛夺锦袍,至今湖海诵风骚释义
【至今】。《楚辞·九章·抽思》:“初吾所陈之耿著兮,岂至今其庸亡。”唐高适《燕歌行》:“君不见沙场征战苦,至今犹忆李将军。”刘半农《三十初度》诗:“三十岁,来的快!三岁唱的歌,至今我还爱。”
【湖海】洋。《南齐书·王敬则传》:“会土边带湖海,民丁无士庶皆保塘役。”唐韦应物《登重玄寺阁》诗:“山川表明丽,湖海吞大荒。”2.指湖泊。《明一统志·应天府·形胜》:“长江千里,险过汤池,外连江淮,内控湖海。”3.泛指四方各地。唐李颀《送綦毋三谒房给事》诗:“惜哉湖海上,曾校蓬莱书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:“小人虽在湖海飘零,自信有此絶艺,不甘轻配凡女。”郁达夫《乘车赴东京过天龙川桥》诗:“十年湖海题诗客,依旧青衫过此桥。”4.指浪迹江湖,不与朝政。清陈济生《怀友》诗:“颇忆元龙久湖海,近来风雅復何如?”
【诵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似用切,音頌。《說文》諷也。《徐曰》臨文爲誦。誦,從也。以口從其文也。《廣韻》讀誦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以樂語敎國子:興、道、諷、誦、言、語。《註》倍文曰諷,以聲節之曰誦。《詩·大雅》誦言如醉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春誦夏絃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兒寬行常帶經,止息則誦習之。又《廣雅》論也,言也。《韓非子·難言篇》時稱詩書,道法往古,則見以爲誦。《註》誦,說舊事也。《王融·策秀才文》進講誦志,以沃朕心。《註》誦,言也。又《正字通》怨謗亦曰誦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臧紇侵邾,敗于狐駘,國人
【风骚】1.指《诗》中的《国风》和《楚辞》中的《离骚》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论》:“原其飇流所始,莫不同祖《风》《骚》。”唐贾岛《喜李馀自蜀至》诗:“往来自此过,词体近《风》《骚》。”清姚莹《论诗绝句》之二:“辛苦十年摹汉魏,不知何故远《风》《骚》。”2.借指诗文。唐高适《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》诗:“晚晴催翰墨,秋兴引风骚。”宋苏舜钦《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》诗:“留连日日奉杯宴,殊无閒隙吟风骚。”蒋光慈《少年飘泊者》八:“今天到某秀才家里写几张字画,明天到某一教书馆里谈论点风骚,倒也十分有趣。”3.借指
【曾】《唐韻》昨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徂稜切,音層。《說文》詞之舒也。从八从曰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曾从。,古文窻字。下从曰,上从八,象氣之分散也。經典相承,隷省作曾。《詩·大雅》曾莫惠我師。《論語》曾是以爲孝乎。《孟子》爾何曾比予於是。又《廣韻》經也。《增韻》嘗也。《韻會》乃也,則也。又與層通。《後漢·張衡傳》登閬風之曾城兮。《文選》作層城。又《廣韻》作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咨騰切,音增。《書·武成》惟有道曾孫周王發。《爾雅·釋親》王父之考爲曾祖,孫之子爲曾孫。《註》曾,猶重也。又《左傳·襄十八年》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
【诗坛】1.诗会;诗界。宋欧阳修《答梅圣俞寺丞见寄》诗:“文会忝予盟,诗坛推子将。”清沉起凤《谐铎·穷士扶乩》:“诗坛月旦,举世皆然。”孙犁《澹定集·答吴泰昌问》:“唐诗无流派,而名家辈出,风格多样,诗坛繁荣。”2.纪念诗人的祭坛。清杜濬《弘济寺寻蒲庵》诗:“元知世外多奇士,高筑诗坛祀少陵。”自注:“蒲公欲于山中建一阁祀少陵。”
【锦袍】锦袍仙”。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