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战蚩尤玉座前,六龙高驾振鸣銮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曾战蚩尤玉座前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下平一先 拼音: zēng|céngzhànchī yóuyù zuòqián |
六龙高驾振鸣銮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liù lónggāo jiàzhènmíng luán |
曾战蚩尤玉座前,六龙高驾振鸣銮释义
【曾】《唐韻》昨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徂稜切,音層。《說文》詞之舒也。从八从曰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曾从。,古文窻字。下从曰,上从八,象氣之分散也。經典相承,隷省作曾。《詩·大雅》曾莫惠我師。《論語》曾是以爲孝乎。《孟子》爾何曾比予於是。又《廣韻》經也。《增韻》嘗也。《韻會》乃也,則也。又與層通。《後漢·張衡傳》登閬風之曾城兮。《文選》作層城。又《廣韻》作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咨騰切,音增。《書·武成》惟有道曾孫周王發。《爾雅·釋親》王父之考爲曾祖,孫之子爲曾孫。《註》曾,猶重也。又《左傳·襄十八年》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
【战】古文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膳切,旃去聲。《說文》也。《左傳·莊十一年》皆曰戰。又懼也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小大戰戰。又姓。漢戰兢,明戰愼。
【蚩尤】1.传说中的古代九黎族首领。以金作兵器,与黄帝战于涿鹿,失败被杀。但古籍所载,说法不一:(1)炎帝臣。见《逸周书·尝麦》、《太平御览·兵部一》引《世本》宋衷注、《庄子·盗跖》陆德明释文。(2)黄帝臣。见《管子·五行》、《越绝书·计倪内经》。(3)古庶人。见《周礼·春官·肆师》贾公彦疏引《五经音义》。(4)九黎之君。见《书·吕刑》陆德明释文、《吕氏春秋·荡兵》、《战国策·秦策》高诱注。(5)古天子。见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裴駰集解引《汉书》应劭注。2.恶人的代称。明王錂《春芜记·说剑》:“
【玉座】座。《文选·谢朓<同谢咨议铜雀台>诗》:“玉座犹寂漠,况乃妾身轻。”刘良注:“玉座,玉床也……言君王玉座尚自虚无若此,况羣妾身至轻微,何以为久长也。”唐白居易《蛮子朝》诗:“上心贵在怀远蛮,引临玉座近天颜。”宋梅尧臣《金沙花》诗:“玉座君王赏,朱栏将相罗。”2.代称帝王。唐杜甫《解闷》诗之九:“炎方每续朱樱献,玉座应悲白露团。”宋刘克庄《念奴娇·寿方德润》词:“幅巾林下,姓名玉座长忆。”清汪懋麟《题屺瞻学士扈从射麞图》诗:“敛手鵠立玉座隅,被服轻温貂貉狐。”3.敬称先皇、先后的神床。唐杜甫《谒先主庙》诗:
【六龙】易》乾卦的六爻。《易·乾》:“大明终始,六位时成,时乘六龙以御天。”孔颖达疏:“乾元乃统天之义,言乾之为德,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,以控御於天体。六龙即六位之龙也;以所居上下言之,谓之六位也。”2.指太阳。神话传说日神乘车,驾以六龙,羲和为御者。汉刘向《九叹·远游》:“贯澒濛以东朅兮,维六龙於扶桑。”晋郭璞《游仙诗》:“六龙安可顿,运流有代谢。时变感人思,已秋復愿夏。”宋王安石《休假大佛寺》诗:“六龙高徘徊,光景在我裳。”明薛蕙《效阮公咏怀》:“六龙匿西山,蒙汜扬頽波。”3.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,马八尺称龙
【高驾】高大的车驾。南朝宋王僧达《答颜延年》诗:“君子耸高驾,尘轨实为林。”唐韩愈《县斋有怀》诗:“悠悠指长道,去去策高驾。”参见“高车”。2.对对方的敬称。唐沉佺期《拟古别离》诗:“离居久迟暮,高驾何淹留。”唐赵冬曦《奉答燕公诗》:“主人情未尽,高驾少淹留。”唐岑参《送许拾遗归江宁》诗:“早来丹墀下,高驾无淹留。”典
【振】《唐韻》章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刃切,音震。《說文》舉救也。《增韻》拯也。《易·蠱象》君子以振民育德。《註》濟民養德也。《禮·月令》振乏絕。《前漢·元帝紀》振業貧民。《註》振起之,令有作業。又《說文》一曰奮也。《廣韻》裂也,又動也。《易·恆卦》振恆。《禮·月令》孟春蟄蟲始振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辨九祭,五曰振祭。《註》至祭之末,但擩肝鹽中振之,謂將食者旣擩,必振乃祭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振,訊也。《註》當作迅。謂奮迅。又同震。《戰國策》燕王振怖大王之威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振驚朕衆。又整也。《禮·曲禮》振
【鸣銮】轭首或车衡上的铜铃。车行摇动作响。有时借指皇帝或贵族出行。《文选·班固<西都赋>》:“大路鸣鑾,容与徘徊。”李善注:“《周礼》曰:巾车掌玉輅,以鑾和为节。郑玄曰:鑾在衡,和在軾,皆以金铃也。”吕延济注:“鑾,车上铃也。”唐玄宗《早渡蒲津关》诗:“鸣鑾下蒲坂,飞旆入秦中。”《宋史·仪卫志二》:“国朝承五姓荒残之弊,事从简略,每鸣鑾游豫,尽去戈戟、旌旗之制。”元王士熙《次霍状元接驾韵》:“词苑恩波供染翰,秋风岁岁候鸣鑾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