潺潺流水半归壑,唧唧候虫皆闭关

潺潺流水半归壑,唧唧候虫皆闭关

诗句读音
唧唧候虫皆闭关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jī jīhòuchóngjiēbì guān
潺潺流水半归壑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仄
韵脚:入十九鐸
拼音: chán chánliú shuǐbànguī4

潺潺流水半归壑,唧唧候虫皆闭关释义

【唧唧】1.叹息。亦指叹息声。《乐府诗集·横吹曲辞五·木兰诗》:“唧唧復唧唧,木兰当户织,不闻机杼声,唯闻女叹息。”唐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我闻琵琶已叹息,又闻此语重唧唧。”金王若虚《滹南诗话》卷二:“夫笑而呵呵,叹而唧唧,皆天籟也。”2.赞叹声。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开善寺》:“緑萍浮水,飞梁跨阁,高树出云,咸皆唧唧。”周祖谟校释:“唧唧,嗟嘆声。”按,一本作“嘖嘖”。3.鸟鸣、虫吟声。唐王维《青雀歌》:“犹胜黄雀争上下,唧唧空仓復若何?”宋欧阳修《秋声赋》:“但闻四壁虫声唧唧,如助余之嘆息。”蒋光慈《少年漂泊

【候】《唐韻》胡遘切《集韻》下遘切,音後。訪也。又伺望也。《前漢·張禹傳》上臨候禹。又《釋名》候,護也,可護諸事也。又候人,道路迎送賔客之官。《詩·曹風》彼候人兮,何戈與祋。又斥候。《孫奕示兒編》斥候謂檢行險阻,伺候盜賊。俗作堠。又氣候,證候。又叶後五切,音祐。《楊泉蠶賦》爰求柔桑,切若細縷。起止得時,燥溼是候。 《說文》有無候。互見前侯字註。

【虫】《唐韻》許偉切《集韻》詡鬼切,音卉。《廣韻》鱗介總名。《說文》一名蝮,博三寸,首大如擘指,象其臥形,物之微細,或行、或毛、或蠃、或介、或鱗,以虫爲象。凡虫之屬皆从虫。《玉篇》古文虺字。註見三畫。《佩觿集》蛇虫之虫爲蟲豸,非是。○按《說文》《玉篇》《類篇》等書,虫蟲皆分作三部,虫吁鬼切,古切,蟲持中切,截然三音,義亦各別。《字彙》《正字通》合蟲二部倂入虫部,雖失古人分部之意,而披覽者易于查考,故姑仍其舊。若《六書正譌》以爲虫卽蟲省文,則大謬也。(蟲)《唐韻》直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持中切,音种。《說文

【皆】《唐韻》古諧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諧切,音街。《說文》俱詞也。《小爾雅》同也。《易·解卦》雷雨作,而百果草木皆甲坼。鄭康成讀皆如懈,非。又《字彙補》居之切,音箕。《前漢·孟喜傳》箕子者,萬物方荄茲也。《師古註》荄,音皆。古皆荄與箕音同。又叶舉里切,音几。《詩·周頌》以治百禮,降福孔皆。《傳》皆,遍也。與偕通。《荀勗東西廂歌》降福孔偕。 《說文》白字兩見,一在自部,自部之白,疾二切,卽自字。皆字載自部中,則應从白。《集韻》或作皆,非。

【闭关】1.闭塞关门。《易·复》:“先王以至日闭关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诸葛恪传》:“自有三秦之地,何不闭关守险,以自娱乐。”《宋书·朱龄石毛脩之等传论》:“若负其岨远,屈强边垂,则距险闭关,御其寇暴。”2.闭门谢客,断绝往来。谓不为尘事所扰。《文选·颜延之<五君咏·刘参军>》:“刘伶善闭关,怀情灭闻见。”李周翰注:“言伶怀情不发,以灭闻见,犹闭关却归而无事也。”宋苏舜钦《答韩持国书》:“衣食虽足,闭关常不与人相接可乎?”清梁章鉅《归田琐记·和卓阁老纪恩诗》:“云龙追逐当时志,愧我衰龄独闭关。”

【潺潺】1.水流貌。三国魏曹丕《丹霞蔽日行》:“谷水潺潺,木落翩翩。”明王錂《春芜记·宴赏》:“看霏霏山抹微云,更潺潺水遶孤村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十四:“如今呢……过的是水的生活,自在的潺潺流走。”2.流水声。唐孟郊《吊卢殷》诗:“百泉空相吊,日久哀潺潺。”清阮元《小沧浪笔谈》卷二:“游者入门,即闻水声潺潺。”周立波《扫盲志异》:“五月里的一个晚上,大雨才停。涨了水的山溪潺潺地喧闹。”3.形容雨声。唐柳宗元《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》诗:“寒江夜雨声潺潺,晓云遮尽仙人山。”明高启《四月朔日休沐雨中》诗:“送春风雨苦潺潺

【流水】流动的水;活水。《诗·小雅·沔水》:“沔彼流水,朝宗于海。”宋沉括《梦溪补笔谈·药议》:“孙思邈《千金方》人参汤,言须用流水煮,用止水则不验。”碧野《富春江畔》:“这流水是半山‘冰壶洞’的飞瀑渗入山脚的‘双龙洞’,汇成深潭,然后由‘双龙洞’石潭中流出来,形成了这一条长流不涸的山涧。”2.谓水向低处流逝。《东观汉记·明帝纪》:“十四年,帝作寿陵。制:‘令流水而已。’”3.形容流逝的岁月。唐韦应物《淮上喜会梁川故人》诗:“浮云一别后,流水十年间。”4.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财币欲其行如流水

【半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博漫切,般去聲。《說文》物中分也。从八从牛。牛爲物大,可以分也。《易·繫辭》思過半矣。《禮·學記》不善學者,師勤而功半。《韓非子·內儲篇》疑也者,以爲可者半,不可者半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普半切,音泮。大片也。《前漢·李陵傳》令軍士人持二升糒,一半冰。《註》師古曰:半,讀曰判。判,大片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眠切,音鞭。《道藏謌》遊雲落太陽,颰景凌三天。千秋似淸旦,萬歲猶日半。

【壑】《廣韻》呵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黑各切,音。溝也,坑也,谷也,虛也。《詩·大雅》實墉實壑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谿壑錯繆而盤紆。又海曰大壑,一曰巨壑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大壑之爲物也,注焉而不滿,酌焉而不竭。又《山海經》有壑山。《又》西海流沙中有國,名壑市。又《集韻》黃郭切,音穫。郝格切,音赫。義同。 俗作,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