潺潺青嶂底,来处一何长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潺潺青嶂底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韵脚:上十一薺 拼音: chán chánqīng zhàng3|0 |
来处一何长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lái chùyī hécháng|zhǎng |
潺潺青嶂底,来处一何长释义
【潺潺】1.水流貌。三国魏曹丕《丹霞蔽日行》:“谷水潺潺,木落翩翩。”明王錂《春芜记·宴赏》:“看霏霏山抹微云,更潺潺水遶孤村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十四:“如今呢……过的是水的生活,自在的潺潺流走。”2.流水声。唐孟郊《吊卢殷》诗:“百泉空相吊,日久哀潺潺。”清阮元《小沧浪笔谈》卷二:“游者入门,即闻水声潺潺。”周立波《扫盲志异》:“五月里的一个晚上,大雨才停。涨了水的山溪潺潺地喧闹。”3.形容雨声。唐柳宗元《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》诗:“寒江夜雨声潺潺,晓云遮尽仙人山。”明高启《四月朔日休沐雨中》诗:“送春风雨苦潺潺
【青嶂】如屏障的青山。《文选·沉约<锺山诗应西阳王教>》:“鬱律构丹巘,崚嶒起青嶂。”吕向注:“山横曰嶂。”唐杜甫《月》诗之一:“若无青嶂月,愁杀白头人。”宋贺铸《凌歊·铜人捧露盘引》词:“控沧江,排青嶂,燕臺凉。”
【来处】谓来而安处。《诗·大雅·凫鹥》:“鳧鷖在渚,公尸来燕来处。”毛传:“处,止也。”郑玄笺:“其来燕似若止得其处。”1.所来的地方。唐郑谷《石门山泉》诗:“云边野客穷来处,石上寒猿见落时。”元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二折:“你来处来,去处去,休迷了正道。”2.指来历,出处。指引文或典故的来源。宋黄庭坚《答洪驹文书》之二:“老杜作诗,退之作文,无一字无来处。”宋王楙《野客丛书·未渠央》:“今人诗句多用未渠央事,往往不究来处。”
【一何】为何;多么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齐王按戈而却曰:‘此一何庆弔相随之速也!’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刘放传》:“太祖大悦,谓放曰:‘昔班彪依竇融而有河西之功,今一何相似也!’”唐杜甫《石壕吏》诗:“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。”《醒世恒言·隋炀帝逸游召谴》:“仁主爱人,一何至此!”清顾炎武《谒夷齐庙》诗:“可为百世师,风操一何劲!”
【长】〔古文〕镸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直良切《正韻》仲良切,音場。《增韻》短之對也。《孟子》今交九尺四寸以長。《前漢·田橫傳》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。又久也。《詩·商頌》濬哲維商,長發其祥。《箋》長,猶久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又遠也。《詩·魯頌》順彼長道,屈此羣醜。《箋》長,遠也。《古詩》道路阻且長。又常也。《陶潛·歸去來辭》門雖設而長關。《李商隱詩》風雲長爲護儲胥。又大也。《世說新語補》願乗長風,破萬里浪。又善也。《晉書·樂廣傳》論人必先稱其所長。《唐書·韓琬傳》文藝優長。又《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