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法空中得,书生纸上寻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禅法空中得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:入二十五德 拼音: chán fǎkōng zhōngdé|děi|de |
书生纸上寻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shū shēngzhǐshàng xún |
禅法空中得,书生纸上寻释义
【禅法】佛教语。以小乘上座部为代表的坐禅八静之法。专注一心,调整出入息。北凉沮渠《<治禅病秘要法>后序》:“天竺比丘大乘沙门佛陀斯那,其人天才特拔,国中独步,口诵半亿偈,兼明禪法,内外综博,无籍不练。故世人咸曰‘人中师子’。”
【空中】;天空。《列子·天瑞》:“夫天地,空中之一细物,有中之最巨者,难终难穷。”唐温庭筠《湖阴词》:“五陵愁碧春萋萋,灞川玉马空中嘶。”巴金《灭亡》第七章:“袁润身把烟夹在右手底两个指头中间,张开口,吐出一口白雾,一圈一圈地腾上了空中。”2.犹中空。宋苏轼《石锺山记》:“有大石当中流,可坐百人,空中而多窍,与风水相吞吐,有窾坎鏜鞳之声。”明刘基《郁离子·鲁般》:“大者为栋为梁,小者为杙为栭,曲者为枅,直者为楹,长者为榱,短者为棁,非空中而液身者,无所不用。”3.宫中古琴名。《初学记》卷十六引南朝梁元帝《纂要》: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【书生】人。古时多指儒生。《东观汉记·赵孝传》:“﹝孝﹞常白衣步担,尝从长安来过直,上邮亭,但称书生,寄止於亭门塾。”唐韩愈《与鄂州柳中丞书》:“閤下,书生也。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是习,仁、义是修、法度是束。”宋何薳《春渚纪闻·杨文公鹤诞》:“属对用事,如老书生,而笔蹟则童稚也。”茅盾《脱险杂记》十二:“人家说他战前还在广州教书,现在他虽然是游击队的司令官了,但一举一动,依然是书生风度。”2.抄写的人。唐唐临《冥报记》卷上:“大起房廊为写经之室,庄严清浄,供给丰厚,书生常数十人。”明陈继儒《珍珠船》卷三
【纸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諸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掌氏切,音只。《說文》絮一苫也。《韻會》古人書於帛,故裁其邊幅,如絮之一苫。《釋名》紙,砥也,平滑如砥石也。《東觀漢記》黃門蔡倫造意,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。《初學記》古者以縑帛依書長短隨事截之,名曰幡紙,故其字从糸。至後漢,蔡倫剉故布擣抄作紙。又其字从巾。《張揖·古今字詁》巾部云:紙今帋。則其字从巾之謂也。又姓。《魏書·官氏志》渴侯氏,後改爲紙氏。
【上寻】同“上蕁”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譬如水之下流,烟之上寻也,夫有孰推之者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