唱酬思阁笔,迎送愧楼船
唱酬思阁笔,迎送愧楼船释义
【迎送】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北人迎送并至门,相见则揖,皆古之道也。”《警世通言·老门生三世报恩》:“一路迎送荣耀,自不必説。”郁达夫《超山的梅花》:“两旁已经有一处一处的梅林在迎送了。”亦泛指交际应酬。唐郑谷《题慈恩寺默公院》诗:“春来老病厌迎送,翦却牡丹栽野松。”宋范仲淹《上执政书》:“观今之郡长,鲜克尽心,有尚迎送之劳,有贪燕射之逸。”
【愧】《廣韻》俱位切《集韻》基位切,音騩。《爾雅·釋言》慙也。《詩·大雅》尚不愧于屋漏。《皇極經世》無愧於口,不若無愧於身。無愧於身,不若無愧於心。 本作媿,从女。或从恥省作聭。亦作謉。
【楼船】舩”。1.有楼的大船。古代多用作战船。亦代指水军。《史记·平準书》:“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,乃大修昆明池,列观环之。治楼船,高十餘丈,旗帜加其上,甚壮。”《汉书·严助传》:“﹝南海王﹞后復反,会天暑多雨,楼舩卒水居击櫂,未战而疾死者过半。”唐刘禹锡《西塞山怀古》诗:“西晋楼船下益州,金陵王气黯然收。”西晋,一本作“王濬”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截矶》:“只剩咱一营江上守,正防着战马北来骤,忽报楼船入浦口。”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:“平地或多马的地方多骑军,叫做‘车骑’;近水的地方多训练水军,叫做
【唱酬】亦作“唱酧”。亦作“唱詶”。以诗词相酬答。唐白居易《<因继集>重序》:“足下虽少我六七年,然俱已白头矣……而又未忘少年时心,每因唱酬,或相侮謔。”金元好问《论诗》诗之二一:“窘步相仍死不前,唱醻无復见前贤。”明唐寅《送行》诗:“此日伤离别,还家足唱詶。”清吴伟业《送山东耿中丞青藜》诗:“幕中壮士争超距,稷下高贤共唱酬。”叶圣陶《倪焕之》十七:“吟诗填词,那是所谓唱酬,也算很了不起。”
【思】〔古文〕恖《廣韻》息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新兹切《正韻》息移切,音司。《說文》睿也。《書·洪範》思曰睿。《六書總要》念也,慮也,繹理爲思。又願也。《詩·大雅》思皇多士。《箋》願也。《正義曰》以意之所思,必情之所願也。又語巳辭。《詩·周南》不可泳思。又《大雅》神之格思。又語起辭。《詩·大雅》思齊太任。又《魯頌》思樂泮水。又《諡法》謀慮不愆曰思。又州名。楚黔中地,唐置思州,以思邛水得名。又姓。以諡爲氏,明有思志道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相吏切,音四。《揚雄·甘泉賦》儲精垂思。又悲也。《詩·小雅》思泣
【阁笔】停笔;放下笔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粲传》“善属文”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《典略》:“钟繇、王朗等虽各为魏卿相,至於朝廷奏议,皆阁笔不能措手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忤时》:“每欲记一事,载一言,皆阁笔相视,含毫不断,故头白可期,而汗青无日。”宋王禹偁《中书试诏臣僚和御制雪诗序》:“遂使四方文士不敢言诗,五牓门生咸思阁笔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孤吟》:“云亭词客,阁笔几度酸辛;声传皓齿曲未终,泪滴红盘蜡已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