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恐负吹嘘,终为重言累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常恐负吹嘘 | 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2kǒngfùchuī xū |
终为重言累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:上四紙 拼音: zhōngwéi|wèizhòng yánléi|lěi|lèi |
常恐负吹嘘,终为重言累释义
【常】《唐韻》市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辰羊切,音裳。《玉篇》恆也。《正韻》久也。《易·坤卦》後得主而有常。《繫辭》動靜有常。《詩·周頌》常于時夏。《箋》謂久長之功,於是夏而歌之。《朱傳》謂君臣父子之常道。又五常。《書·舜典愼徽五典傳》五典,五常之敎,父義,母慈,兄友,弟恭,子孝。又《五品傳》五品,謂五常。《疏》此事可常行,乃爲五常耳。又神名。《荀子·九家易》兌爲常,西方之神也。又地名。《詩·魯頌》居常與許。《傳》常許,魯南鄙西鄙也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毗陵郡平置常州。又山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常山郡。《註》恆山
【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丘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勇切,音。《說文》懼也。从心巩聲。《徐曰》恐,猶兇也。《黃帝素問》腎在志爲恐。《註》恐,所以懼惡也。《正韻牋》恐有驚惶之意。懼乃畏怕之實,恐在懼前也。《海錄》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,與三師書,前名惶恐。後名惶恐再拜。又惶恐,灘名。《蘇軾詩》地名惶恐泣孤臣。又《廣韻》區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欺用切,去聲。疑也,慮也,億度也。 从。今省作卂。俗从几,誤。
【负】《唐韻》房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扶缶切,音婦。《說文》恃也。从人守貝,有所恃也。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傳》武安負貴而好權。又《說文》一曰受貸不償。《前漢·鄧通傳》通家尚負責數鉅萬。又《釋名》負,背也。置項背也。《玉篇》擔也。或作偩。《廣韻》荷也。《易·解卦》負且乗,致至。《詩·大雅》是任是負。《左傳·莊二十年》弛於負擔。又背也。《禮·明堂位》天子負斧,依南鄕而立。《註》負之言背也。又依也。《孟子》虎負嵎。《趙岐註》虎依嵎而怒。又失也。《戰國策》公負令秦與强齊戰。《註》負,猶失也。又老母之稱。《史記·高祖紀》常從
【吹嘘】1.呼气。《隋书·儒林传·王孝籍》:“咳唾足以活枯鳞,吹嘘可用飞穷羽。”清许秋垞《闻见异辞·返魂奇事》:“众仙女见朱某在侧,趁势吹嘘,如柳絮漾入晴空,飘扬无定。”清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下:“有海蛇一条,傍岸游泳,吹嘘吐沫,久而始隐。”2.指喘气急促。《水浒传》第十六回:“那十个厢禁军,雨汗通流,都嘆气吹嘘,对老都管説道:‘我们不幸做了军健……我们直恁地苦。’”鲁迅《故事新编·补天》:“﹝女娲﹞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继续着伊的事业,呼吸吹嘘着,汗混和着。”3.比喻用力极小而成大事。南朝陈徐陵《檄周文》:“叱咤
【终】〔古文〕夊《廣韻》職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之戎切,音螽。《說文》絿絲也。又《玉篇》極也,窮也。《集韻》一曰盡也。《易·繫辭》《易》之爲書也,原始要終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愼厥終,惟其始。《詩·大雅》高朗令終。又《禮·檀弓》君子曰終,小人曰死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先王之正,時也。履端于始,舉正于中,歸餘于終。《疏》歸其餘,分置于終末。言於終末乃置閏也。又《左傳·襄九年》十二年矣,是謂一終,一星終也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月在壬曰終。又《前漢·法志》地方一里爲井,井十爲通,通十爲成,成方十里,成十爲終。又姓。《左傳·定四年
【重言】1.谓为世人所尊重者的言语。《庄子·寓言》:“寓言十九,重言十七。”成玄英疏:“重言,长老乡閭尊重者也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重言,谓为人所重者之言也。”王先谦集解:“其(庄子)託为神农、黄帝、尧、舜、孔、颜之类,言足为世重者,又十有其七。”一说反复言之。郭庆藩集释引郭嵩焘曰:“重,当为直容切。《广韵》:重,复也。庄生之文,注焉而不穷,引焉而不竭者是也。”宋司马光《酬胡侍讲先生瑗字翼之见寄》诗:“常恐负吹嘘,终为重言累。”2.意味深重,语重心长的话。三国魏嵇康《与吕长悌绝交书》:“足下许吾终不击都,以子父交为誓
【累】《廣韻》力追切《集韻》倫追切,音欙。《玉篇》同纍。《孟子》係累其子弟。《趙註》係累猶縛結也。《戰國策》係累吾民。《註》累、纍同。又《禮·月令》乃合累牛騰馬,遊牝于牧。《註》累、騰皆乗匹之名。《集韻》,或作累。求子牛。又《廣韻》力委切《集韻》魯水切《正韻》魯猥切,音壘。《類篇》絫,或作累。詳絫字註。又《廣韻》良僞切《集韻》力僞切,纍去聲。緣坐也。《書·旅獒》終累大德。《左傳·隱十三年》相時而動,無累後人。《公羊傳·桓二年》及者何累也。又力果切,音倮。《禮·曲禮》爲大夫累之。《註》累,倮也。又《集韻》力涉切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