姹女真虚语,饥儿欲一行
姹女真虚语,饥儿欲一行释义
【女真】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。居住在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流域等地。周时称肃慎氏。汉、三国、晋称挹娄,南北朝时称勿吉,隋唐时称黑水靺鞨,五代时始称女真。后属辽,因避辽主耶律宗真讳,改称女直。宋时曾建立金国。明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,建立“后金”政权,其子皇太极改号为清,改称“女真”为“满洲”。1644年入关,不久统一全国。2.女道士。唐韦渠牟《步虚词》之十二:“道学已通神,香花会女真。”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逸文》:“洪觉范尝为长短句赠一女真。”明屠隆《綵毫记·仙官列奏》:“羡女真度世,西池南岳游俱到。”汉
【虚语】;空话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古之真人,其觉自忘,其寝不梦,几虚语哉。”汉邹阳《狱中上梁王书》:“臣闻‘忠无不报,信不见疑’,臣常以为然,徒虚语耳。”南朝梁江淹《诣建平王上书》:“下官闻‘仁不可恃,善不可依’,谓徒虚语,乃今知之。”明刘基《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》:“人言天下名山水,多为浮屠所占,岂虚语哉?”2.不用典故的语句。南朝梁锺嵘《诗品·总论》:“近任昉、王元长等,辞不贵奇,竞须新事,尔来作者,寖以成俗。遂乃句无虚语,语无虚字。”
【饥】〔古文〕《玉篇》紀衣切,音機。《說文》穀不熟爲饑。从食幾聲。餘詳飢字註。
【儿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人也。《玉篇》仁人也。孔子曰:人在下,故詰屈。《戴侗·六書故》人儿非二字,特因所合而變其勢。合於左者,若伯若仲。合於下者,若兒若見。《鄭樵·六書略》人象立人,儿象行人。又《集韻》居拜切,音戒。仁人也。(兒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汝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如支切,爾平聲。《說文》孺子也。象形。小兒頭囟未合。又《韻會》男曰兒,女曰嬰。又《韻會》兒,倪也。人之始,如木有端倪。又《倉頡篇》兒,嬬也。謂嬰兒嬬嬬然,幼弱之形也。又《韻會》姓也。漢有兒寬。又《唐韻》五稽切《集韻》《韻
【欲】《唐韻》余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兪玉切《正韻》余玉切,音浴。《說文》貪欲也。从欠谷聲。《徐曰》欲者,貪欲。欲之言續也。貪而不已,於文欠谷爲欲。欠者開口也。谷,欲聲。《禮·曲禮》欲不可從。《疏》心所貪愛爲欲。又《禮運》何謂人情。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,弗學而能。又物欲。《禮·樂記》人生而靜,天之性也。感于物而動,性之欲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。又《增韻》愛也。《孟子》可欲之爲善。《禮·曲禮》問疾不能遺,不問其所欲。又期願之辭。《論語》我欲仁。《大學》欲明明德於天下。《文子·微明篇》心欲小,志欲大。又
【一行】1.谓一定不变,始终实施。《韩非子·八经》:“势行教严,逆而不违,毁誉一行而不议。故赏贤罚暴,举善之至者也;赏暴罚贤,举恶之至者也:是谓赏同罚异。赏莫如厚,使民利之;誉莫如美,使民荣之;诛莫如重,使民畏之;毁莫如恶,使民耻之。然后一行其法。”陈奇猷集释:“-……谓一而不变也。”2.谓行走一次。《晋书·卜珝传》:“朕欲劳先生一行,可乎?”《旧唐书·李靖传》:“吐谷浑寇边,太宗顾谓侍臣曰:‘得李靖为帅,岂非善也?’靖乃见房玄龄曰:‘靖虽年老,固堪一行。’”3.一种德行;一种特出的行为。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