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朝莫莫寒潮水,不似归愁一度深

朝朝莫莫寒潮水,不似归愁一度深

诗句读音
朝朝莫莫寒潮水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韵脚:上五旨
拼音: zhāo zhāomò mòhán cháoshuǐ
不似归愁一度深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一侵
拼音: bù|fǒusì|shìguīchóuyí dùshēn

朝朝莫莫寒潮水,不似归愁一度深释义

【朝朝】天天;每天。《列子·仲尼》:“子列子亦微焉,朝朝相与辩。”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三:“始皇时童謡曰:‘城门有血,城当陷没为湖。’有嫗闻之,朝朝往窥。”唐孟浩然《留别王维》诗:“寂寂竟何待,朝朝空自归。”元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一折:“白云朝朝走,青山日日閒。”蔡东藩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五六回:“或另有意外金钱,作为特赐,於是朝朝花酒,夜夜笙歌。”朱德《苦热》诗之一:“雨后朝朝上晓峯,登高缓步气从容。”

【莫莫】昏昧无知貌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疾谬》:“若问以《坟》《索》之微言……古今因革之异同,则怳悸自失,喑呜俛仰,蒙蒙焉,莫莫焉,虽心觉面墙之困,而外护其短乏之病。”1.茂密貌。《诗·周南·葛覃》:“葛之覃兮,施于中谷,维叶莫莫,是刈是濩。”朱熹集传:“莫莫,茂密貌。”晋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黍稷油油,稉稻莫莫。”明何景明《养蚕词》:“桑叶莫莫,蚕白满箔。”2.肃敬貌。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:“君妇莫莫,为豆孔庶,为宾为客,献酬交错。”朱熹集传:“君妇,主妇也;莫莫,清静而敬至也。”3.犹默默。汉扬雄《甘泉赋》:“炕浮柱之

【寒潮】1.寒凉的潮水。唐宋之问《夜渡吴松江怀古》诗:“寒潮顿觉满,暗浦稍将分。”宋梅尧臣《江宁李谏议》诗:“寒潮日夕至,不与废兴同。”清黄燮清《黄天荡怀古》诗:“从古庸臣好和议,寒潮呜咽使人悲。”2.气象学上本指冷空气团离开其源地的移动现象。亦指一昼夜内气温急剧下降的天气现象。郭小川《辉县好地方》诗:“山沟中寒潮时常落脚,暖风却不在此流连。”3.比喻险恶的政治形势。张书绅《正气歌》:“清明节前一天,一股寒潮突然袭击了沉阳城。”

【水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式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數軌切,稅上聲。《說文》準也。北方之行,象衆水流,中有微陽之氣也。《徐鉉曰》衆屈爲水,至柔,能攻堅,故一其內也。《釋名》水,準也,準平物也。《白虎通》水位在北方。北方者,隂氣,在黃泉之下,任養萬物。水之爲言濡也。《書·洪範》五行,一曰水。《又》水曰潤下。《正義曰》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。五行之體,水最微,爲一。火漸著,爲二。木形實,爲三。金體固,爲四。土質大,爲五。《易·乾卦》水流濕。《說卦》坎爲水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水者,地之血氣,如筋脉之通流者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積隂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似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詳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象齒切《正韻》詳子切,音巳。肖也。《爾雅·釋草》綸似綸,組似組,東海有之。帛似帛,布似布,華山有之。《疏》以其所似,名其草也。又嗣也。《詩·周頌》以似以續。又况也,奉也。《賈島詩》今日把似君,誰有不平事。又《正韻》相吏切,音寺。義同。又《韻補》叶養里切,音以。《詩·大雅》無曰余小子,召公是似。叶下祉。《賈誼·旱雲賦》運淸濁之澒洞兮,正重沓而起。嵬隆崇以崔巍兮,時彷彿而有似。

【愁】《唐韻》士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鋤尤切,音。《說文》憂也。从心秋聲。《廣韻》悲也。《增韻》慮也。又《正韻》卽由切,音揫。《禮·鄕飮酒義》秋心爲言愁也。《註》愁讀爲揫。又《集韻》將由切。與楢同。《說文》楢,聚也。或作愁。又《集韻》財勞切,音曹。揚雄有畔牢愁。又叶士交切,音巢。《道藏歌》椿齡會足衰,劫往豈足遼。虛刀揮至空,鄙滯五神愁。 或書作。

【一度】1.计量日月星辰运行距离的一个单位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日行一度,以周於天,日冬至峻狼之山;日移一度,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,而夏至牛首之山。”汉班固《白虎通·日月》:“日日行一度,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。”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摄提、填星皆东行,日行一度,月行十三度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二:“望时,是月与日正相向,如一箇在子,一箇在午,皆同一度。”2.犹一次。五代谭用之《赠索处士》诗:“一度相思一惆悵,水寒烟澹落花前。”《醒世恒言·薛录事鱼服证仙》:“天帝嗔怒,罚织女住在天河之东,牛郎住在天河之西。一

【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針切,音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桂陽南平,西入營道。又邃也。《增韻》深者,淺之對。《詩·邶風》深則厲,淺則揭。又深微也。《易·繫辭》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。又藏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梓人必深其爪。又衣名。《禮·深衣疏》衣裳相連,被體深邃,故謂之深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後漢博陸郡,隋置深州。《廣輿記》今屬眞定府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禁切,音諗。度淺深曰深。《周禮·地官》以土圭測土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