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父滩头甫着鞭,名山入眼驿程边

巢父滩头甫着鞭,名山入眼驿程边

诗句读音
巢父滩头甫着鞭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cháofù|fǔtān tóufǔzhuó biān
名山入眼驿程边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míng shānrù yǎnyì chéngbiān

巢父滩头甫着鞭,名山入眼驿程边释义

【巢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鋤交切,音鄛。《說文》鳥在木上曰巢,在穴曰窠。从木象形。《詩·召南》維鵲有巢,維鳩居之。《禮·禮運》先王未有宮室,冬則居營窟,夏則居檜巢。《古史考》許由夏常居巢,故號巢父。又國名。《周書序》巢伯來朝。《傳》殷之諸侯。又湖名。《括地志》廬州巢縣有巢湖。又樂器。《爾雅·釋樂》大笙謂之巢。《疏》巢,高也。言其聲高也。又車名。《左傳·成十六年》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。《註》巢車,車上爲櫓。又姓。《廣韻》有巢氏之後。《史記·三皇紀》有巢氏,有天下者之號。又菜名。《陸龜蒙詩序》蜀疏有兩巢,

【父】《唐韻》扶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奉甫切,音輔。《說文》矩也。家長率敎者。从又,舉杖。《釋名》父,甫也。始生已者。《書·泰誓》惟天地萬物父母。《爾雅·釋親》父爲考。父之考爲王父。王父之考爲曾祖王父。曾祖王父之考爲高祖王父。父之世父。叔父爲從祖祖父父。之晜弟先生爲世父。後生爲叔父。父之從父晜弟爲從祖父。父之從晜弟爲族父。又《詩·小雅》以速諸父。《傳》天子謂同姓諸侯,諸侯謂同姓大夫,皆曰諸父。又老叟之稱。《史記·馮唐傳》文帝輦過問唐曰:父老何自爲郞。又《廣韻》方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匪父切,音府。《集韻》同甫。《廣

【滩头】江、河、湖、海边水涨淹没、水退显露的淤积平地。唐刘禹锡《送景玄师东归》诗:“滩头躡屐挑沙菜,路上停舟读古碑。”宋苏轼《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》诗:“七千里外二毛人,十八滩头一叶身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五七回:“山寨中只教水军头领牢守各处滩头。”

【甫】《唐韻》方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匪父切《正韻》斐古切,音斧。《說文》男子美稱也。《禮·檀弓》臨諸侯畛於鬼神曰:有天王某甫。《疏》某是天子之字,甫是男子美稱也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永受保之,曰伯某甫仲叔季,唯其所當。《註》甫是丈夫之美稱。孔子爲尼甫,周大夫有嘉甫,宋大夫有孔甫。《雜記疏》甫,且也。五十以伯仲,是正字。二十之時曰某甫,是且字。言且爲之立字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甫,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倬彼甫田。傳甫田謂天下田。《箋》甫之言丈夫也。明乎彼太古之時,以丈夫稅田也。又《玉篇》始也。又《廣韻》衆也。《博雅》甫甫,

【着鞭】鞭子赶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“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”裴松之注引晋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权乘骏马上津桥……谷利在马后,使权持鞍缓控,利於后著鞭,以助马势,遂得超度。”清曹寅《九月七日蒙阴晓发》诗:“天色微沾雨,林香缓著鞭。”2.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与范阳祖逖为友,闻逖被用,与亲故书曰:‘吾枕戈待旦,志梟逆虏,常恐祖生先吾著鞭。’”犹言着手进行,开始做。后常用以勉人努力进取。唐韩翃《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》:“时辈已争先,吾兄未著鞭。”宋陆游《书事》诗之三:“功名在子何殊我,惟恨无人快著鞭。”1.鞭打;用鞭子赶

【名山】1.著名的大山。古多指五岳。《礼记·礼器》:“是故因天事天,因地事地,因名山升中于天,因吉土以饗帝于郊。”郑玄注:“名,犹大也。”孙希旦集解:“名山,谓五岳也。”唐李白《秋下荆门》诗:“此行不为鱸鱼鱠,自爱名山入剡中。”清叶廷琯《鸥陂渔话·刘书樵晋游诗选》:“晋国名山不可数,恒岳居尊太岳附。”郭小川《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》诗一:“它上面:没有名山,没有盛景,没有古庙。”2.指可以传之不朽的藏书之所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以拾遗补艺,成一家之言……藏之名山,副在京师,俟后世圣人君子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言正本

【入眼】看;进入视野。唐杜甫《庭草》诗:“楚草经寒碧,庭春入眼明。”宋陆游《纵笔》诗:“关心惟酒盏,入眼独渔舟。”明汪道昆《五湖游》:“淡粧浓抹,意态由来画不成;妍笑工顰,入眼平生未曾有。”2.中看;看得上。宋欧阳修《与王懿敏公》:“蜀中碑文,虽古碑断缺,仅有字者,皆打取来。如今秪见此等物,粗有心情,餘皆不入眼也。”汪仲贤《好儿子》:“我试了几次,自己看看总觉得不入眼,屡屡把稿本撕去。”典

【驿程】之间的里程。金董师中《自临洮还》诗:“临潭仍是汉家城,积石相望十驛程。”元贡奎《次韵袁伯长舟中杂书》之一:“弱质辞官责,归心数驛程。”清舒位《送唐符川明经之西宁》诗:“情话思亲戚,离愁数驛程。”汉

【边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眠切,音編。《玉篇》畔也,邊境也。《禮·玉藻》其在邊邑。《註》邊邑,九州邊鄙之邑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蕩搖我邊疆。又《正韻》旁近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齊邊楚。又側也。《禮·檀弓》齊衰不以邊坐。《疏》喪服宜敬,起坐宜正,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。又邊璋,半文飾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邊璋七寸。又姓。周大夫邊伯之後。南唐有邊鎬。《說文》作。漢典考證:〔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搖蕩我邊疆。〕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。 考證:〔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搖蕩我邊疆。〕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