抄手向前咨大使,这回不敢恼儿郎
| 诗句 | 读音 | 
|---|---|
| 抄手向前咨大使 | 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chāo shǒu4qiánzīdà shǐ  | 
| 这回不敢恼儿郎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zhè|zhèihuíbù|fǒugǎnnǎoér láng  | 
抄手向前咨大使,这回不敢恼儿郎释义
【抄手】交叉。表示施礼。唐张保嗣《戏示诸妓》诗:“抄手向前咨大使,这回不敢恼儿郎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舜子变》:“舜子抄手啟阿耶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回:“酒保抄手道:‘官人要甚东西,分付买来。’”2.谓左右环抱。房屋建筑中,自二门起向两旁延伸到正房的走廊,叫抄手游廊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四回:“一座垂花二门,进去抄手游廊,五间正房,便是安老爷夫妻的内室。”3.抄书的人。汤用彤《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》第二分第六章:“后世传抄者不悉登为人名,故改‘登卒’为‘登位’。而‘登位卒’者,则再后抄手依二本合写也。”4.方言。即馄饨。
【大使】1.奉帝王之命行事的临时使节。后多指特派出巡的大臣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孟秋之月﹞是月也,毋以封诸侯,立大官,毋以割地行大使,出大币。”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:“臣今当济江,奉辞伐罪,宜有大使肃将王命。”《北史·周纪下》:“壬申,幸同州,遣大使巡察诸州。”2.唐制,节度使有节度大使、副大使知节度事之别。大使如由诸王遥领,则以副大使知节度事为正节度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志四下》。3.事务官称大使。如元京都二十二仓之仓大使,内藏各库之库大使。明清多沿用。参阅《续通典·职官八》。4.一个国家派往另一个国家的最高一级外交
【这】《廣韻》魚變切《集韻》牛堰切,音彥。《玉篇》迎也。《正字通》周禮有掌訝,主迎。訝古作這。毛晃曰:凡稱此箇爲者箇,俗多攺用這字。這乃迎也。
【回】《唐韻》戸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隈切,音洄。《說文》从囗,中象回轉之形。《徐鍇曰》渾天之氣,天地相承。天周地外,隂陽五行,回轉其中也。又《說文》邪也,曲也。《詩·小雅》淑人君子,其德不回。《禮·禮器》禮飾回,增美質,措則正,施則行。又《正韻》返也。《後漢·蔡邕傳》回途要至,俯仰取容。又《廣韻》違也。《詩·大雅》求福不回。《又》徐方不回。《註》回猶違也,言不違命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昭回于天。《註》昭,明。回,旋也。又屈也。《後漢·盧植傳》可加赦恕申宥回枉。《又》抗議不回。又徘回。《說文》徘徊本作裵回。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【敢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覽切,音。《說文》進取也。《九經字樣》从。,上下相付持也。隷變作敢。《書·益稷》誰敢不讓,敢不敬應。又《盤庚》敢恭生生。《疏》有人果敢奉用進進於善言,好善不倦也。又《儀禮·士虞禮》敢用絜牲剛鬣。《註》敢,冒昧之辭。《疏》凡言敢者,皆是以觸尊,不自明之意。又《博雅》敢,衂也。《廣韻》勇也,犯也。《增韻》忍爲也。
【恼】《廣韻》奴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乃老切,音腦。《說文》有所恨也。本作。从女,省聲。今作惱。《廣韻》懊惱也。《增韻》事物撓心也。 《集韻》或作,亦作憹。晉隆安初有懊憹歌,俗閒訛謠之曲。
【儿郎】1.青年,小伙子。南朝陈徐陵《乌栖曲》之一:“风流荀令好儿郎,偏能傅粉復熏香。”唐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昨遣某求一好儿郎,格调相称者。”宋范成大《夔州竹枝歌》之四:“行人莫笑女麤丑,儿郎自与买银釵。”清吴伟业《戏赠》诗之五:“玉釵仍整未销黄,笑看儿郎语太狂。”2.对士兵的称呼。唐赵元一《奉天录》卷三:“忝与儿郎为主,不能守城池,忍遣儿郎颈犯白刃,吾不为也。”宋陆游《凉州行》:“勑中墨色如未乾,君王心念儿郎寒。”元无名氏《马陵道》第四折:“管杀的他众儿郎不能相借。”欧阳予倩《木兰从军》第八场:“城内兵马要点验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