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头打云云不留,月波泼窗窗欲流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月波泼窗窗欲流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下平十八尤 拼音: yuè bōpō1yùliú |
潮头打云云不留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八尤 拼音: cháotóudǎ|dáyún yúnbù|fǒuliú |
潮头打云云不留,月波泼窗窗欲流释义
【月波】1.指月光。月光似水,故称。语本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月穆穆以金波。”南朝宋王僧达《七夕月下诗》:“远山敛氛祲,广庭扬月波。”唐李群玉《湘西寺霁夜》诗:“月波荡如水,气爽星朗灭。”元李文蔚《燕青博鱼》第三折:“我铺的这艾叶纹藤席浄,掇过这桃花瓣石枕冷,醉魂儿偏喜月波凉。”2.蜀中对月的尊称。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上:“蜀中称尊老者为波,祖及外祖皆曰波。又有所谓天波、日波、月波、雷波者,皆尊之之称。”3.酒名。宋张能臣《酒名记》:“秀州月波。”
【泼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普活切,音鏺。《玉篇》水漏也。一曰弃水也。又《李翊·俗呼小錄》雨一番一起爲一潑。又《孫穆·鷄林類事》高麗方言謂足曰潑。又《韻補》叶傍各切,音泊。《蘇軾詩》雨霽讀書處,亂翠曉如潑。偏偏貯秋雨,歲歲壞籬落。 《集韻》或省作。
【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楚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初江切。與牕同。《說文》本作囪。在牆曰牖,在戸曰囪。或作窗。《釋名》窗,聰也。於外窺內爲聰明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四旁雨夾窗。《註》助戸爲明。亦作牕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麤叢切,音怱。通孔也,竈突也。 《韻會》案集韻,麤叢切,類篇韻補俱同。或作牕。《鮑昭·玩月詩》蛾眉蔽珠櫳,玉鉤隔銷。三五二八時,千里與君同。《陶潛詩》有酒有酒,閒飮東牕。願言懷人,舟車靡從。則字合又於東韻收入。
【欲】《唐韻》余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兪玉切《正韻》余玉切,音浴。《說文》貪欲也。从欠谷聲。《徐曰》欲者,貪欲。欲之言續也。貪而不已,於文欠谷爲欲。欠者開口也。谷,欲聲。《禮·曲禮》欲不可從。《疏》心所貪愛爲欲。又《禮運》何謂人情。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,弗學而能。又物欲。《禮·樂記》人生而靜,天之性也。感于物而動,性之欲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。又《增韻》愛也。《孟子》可欲之爲善。《禮·曲禮》問疾不能遺,不問其所欲。又期願之辭。《論語》我欲仁。《大學》欲明明德於天下。《文子·微明篇》心欲小,志欲大。又
【流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求切,音留。《說文》水行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流,覃也。《疏》謂水之流,必相延及。《詩·大雅》如川之流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流,擇也,求也。《詩·周南》左右流之。又下也。《詩·豳風》七月流火。又流漫無節制也。《禮·樂記》樂勝則流。又《書·禹貢》二百里流。《禮·王制》千里之外曰采,曰流。又放也。《書·舜典》流宥五。又視不端諦曰流。《左傳·成六年》鄭伯視流而行速。又走也。《戰國策》楚襄王流淹于城陽。《註》謂走而自匿。又《周禮·冬官·玉人註》鼻勺曰流,凡流皆爲龍口。又《前漢·食
【潮】《唐韻》直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馳遙切,音晁。《說文》水朝宗於海。《王充·論衡》水者,地之血脈,隨氣進退而爲潮。《初學記》水朝夕而至曰潮。《皇極經世》海潮者,地之喘息也。隨月消長,早曰潮,晚曰汐。又州名。《廣輿記》本南海揭陽地,隋曰潮州,唐曰潮陽,明爲潮州府。又伺潮,雞名。《述異記》伺潮雞,潮水上則鳴。又望潮,魚名,出台州臨海縣。 《說文》本作。
【头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度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侯切,音投。《說文》首也。《禮·玉藻》頭容直。《釋名》頭,獨也,於體高而獨也。又古者謂一人爲一頭。《春秋元命苞》十紀,其一曰九頭紀,卽人皇氏。人皇兄弟九人故也。又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贄,冬用雉,夏用腒,左頭奉之。《註》頭,陽也。《疏》執禽者左首。雉以不可生服,故殺之。雖死猶尚左,以從陽也。又人名。《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》晉侯之豎頭須,守藏者也。《註》豎,小吏,名頭須。又藥名。《本草綱目》百頭,貫衆也。一名鴟頭。《陶弘景曰》葉似大蕨,毛芒似老鴟頭。又《唐韻》《正韻》
【打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都挺切,音頂。《說文》擊也。从手丁聲。《穀梁傳·宣十八年》邾人戕繒子于繒,梲殺也。《註》謂捶打。音頂。又《六書故》都假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都瓦切。《正韻箋》打字通音當作都那切,如讀都瓦切,不成聲矣。◎按打與撻同義。楊愼曰:尚書撻音人聲,又轉上聲。俗用打爲撻,然从撻轉音,亦未合。今讀德馬切,答上聲爲正。《北史·張彝傳》羽林武賁將幾千人,至尚書省,以瓦石擊打公門。又白打,毬采名。《蹴踘譜》每人兩踢名打二,曳開大踢名白打。《韋莊詩》內官初賜淸明火,上相閒分白打錢。又《唐韻》德冷切《集韻》《
【云云】1.周旋回转貌。《吕氏春秋·圜道》:“云气西行,云云然。”高诱注:“云,运也,周旋运布,肤寸而合,西行则雨也。”2.芸芸。众貌;盛貌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万物云云,各復其根。”成玄英疏:“云云,众多也。”南朝梁沉约《述僧中食论》:“万事云云,皆三者之枝叶耳。”唐陈子昂《麈尾赋》:“天之浩浩兮物亦云云,性命变化兮如丝之棼。”明李东阳《桂岩书院题》诗:“冠裳皆秩秩,礼乐漫云云。”3.犹纭纭。纷纭;纷纷(多用于形容言语、议论多而杂)。汉仲长统《昌言·损益》:“为之以无为,事之以无事,何子言之云云也?”唐薛逢《题独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