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音堂上频升座,日过寮中暂挂单

潮音堂上频升座,日过寮中暂挂单

诗句读音
潮音堂上频升座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韵脚:去三十九過
拼音: cháo yīntáng shàngpín|bīnshēng4
日过寮中暂挂单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4guò|guo|guōliáo1|4zànguà dān

潮音堂上频升座,日过寮中暂挂单释义

【潮音】的声音。亦指僧众诵经之声。宋范成大《宿长芦寺方丈》诗:“夜阑雷破梦,欹枕听潮音。”明屠隆《昙花记·还乡报信》:“明日里幢盖来临,开法界,听潮音。”清黄景仁《张鹤柴招集赋得寒夜四声·梵声》诗:“潮音初浩荡,尘梦一惺忪。”汉

【堂上】1.殿堂上;正厅上。《仪礼·聘礼》:“堂上八豆,设于户西西陈。”《玉台新咏·古诗<为焦仲卿妻作>》:“府吏得闻之,堂上啟阿母。”唐韩愈《柳州罗池庙碑》:“庙成,大祭。过客李仪,醉酒,慢侮堂上,得疾,扶出庙门即死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七一回:“贾母高兴,又今日都是自己族中子侄辈,只便妆出来堂上受礼。”2.指父母。清吴骞《扶风传信录》:“夙缘已尽,别君去矣,君归为我谢堂上。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十二:“甲申而后,堂上健存,柴车屡徵,忍耻一出。”清沉复《浮生六记·坎坷记愁》:“堂上春秋高矣,妾死,君宜早归。”3.指

【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符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毗賔切,音顰。《玉篇》急也。《廣雅》比也。《詩·大雅》國步斯頻。《傳》頻,急也。《箋》頻猶比也。國家之政,行此禍害比比然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漢有酒泉太守頻暢。又《說文》水厓。《徐鉉曰》今俗別作水濵,非是。《詩·大雅》池之竭矣,不云自頻。《傳》頻,厓也。《箋》頻,當作濵。又與顰同。《易·復卦》頻復厲无咎。《註》謂頻蹙之貌。又果名。《前漢·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仁頻,幷閭。《註》仁頻,賔榔也。頻或作賔。漢典考證:〔《詩·大雅》地之竭矣,不云自頻。〕 謹照原文地改池。 考證:〔《

【升】《唐韻》識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書蒸切,音陞。《說文》籥也。十合爲升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升者,登合之量也。古升上徑一寸,下徑六分,其深八分。龠十爲合,合十爲升。又成也。《禮·樂記》男女無辨則亂升。又《廣韻》布八十縷爲升。《禮·雜記》朝服十五升。又卦名。《易·升卦》升元亨,用見大人,勿恤,南征吉。又降之對也。《書·畢命》道有升降。《註》猶言有隆有汙也。又登也,進也。《詩·小雅》如日之升。《易·坎象》天險不可升也。又《前漢·梅福傳》民有三年之儲曰升平。

【座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徂臥切,音坐。《玉篇》牀座也。《集韻》坐具。《李嘺讓地官尚書表》八座樞機,五曹要劇。又《韻會》通作坐。《前漢·梅福傳》當戸牖之法坐。《註》法坐,王聽朝處。《後漢·孔融傳》坐上客常滿。

【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人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入質切,音。《說文》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釋名》日,實也,光明盛實也。《易·乾卦》與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繫辭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說卦》離爲火爲日。《周禮·天官·九註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禮·祭義》日出於東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日者,陽精之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日合於天統。《後漢·荀爽傳》在地爲火,在天爲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氣之精者爲日。又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。《傳》合四時之氣節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齊一也。又《洪範》五紀,三曰日。《傳》紀一日

【过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臥切,戈去聲。《玉篇》度也,越也。《正韻》超也。《易·繫辭》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。《禮·檀弓》過之者,俯而就之。《史記·贾生傳》自以爲過之,今不及也。又過失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宥過無大。《註》過者,不識而誤犯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俱去細過,偕歸大道。又罪愆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八柄,八曰誅,以馭其過。又責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聞大王有意督過之。又卦名。易大過,小過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禾切,音戈。《廣韻》經也。《書·禹貢》東過洛汭,北過洚水。又過所也。《釋名》過
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

【暂】《唐韻》藏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昨濫切,音鏨。《說文》不久也。《類篇》須臾也。《書·盤庚》暫遇姦宄。《左傳·僖三十三年》婦人暫而免諸國。《註》暫,猶卒也。 《五經文字》暫作蹔,訛。

【挂单】“掛单”。谓行脚僧就寺院投宿。单,指僧堂里的名单。游方僧投宿寺院把衣钵挂在名单下,故称。宋刘克庄《真隐寺》诗:“奴敲小店牢扃户,僧借虚堂径掛单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八回:“禪林里来了一个掛单的和尚。”苏曼殊《断鸿零雁记》第二一章:“敬问阿师,此间容我掛单否乎?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