晁宗噍类尽,汉室泰山安

晁宗噍类尽,汉室泰山安

诗句读音
晁宗噍类尽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
拼音: 2zōnglèijìn|jǐn
汉室泰山安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二十五寒
拼音: hànshìtài shānān

晁宗噍类尽,汉室泰山安释义

【晁】《廣韻》直遙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馳遙切,音潮。鼂,或作晁。《前漢·景帝紀》御史大夫晁錯。《註》師古曰:晁,古朝字。《本傳》作鼂。又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晁采琬琰。《李善註》晁,古朝字。又《集韻》直紹切,音肇。晁陽,縣名。在東陽。

【宗】《唐韻》作冬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祖賨切《正韻》祖冬切,音。《說文》尊祖廟也。《白虎通》宗者何,宗有尊也,爲先祖主也,宗人之所尊也。《郉昺曰》宗者,本也。廟號不遷,最尊者祖,次曰宗,通稱曰宗廟。《禮·祭法》有虞氏祖顓頊而宗堯,夏后氏祖顓頊而宗禹,殷人祖契而宗湯,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。《賈誼曰》祖有功,宗有德也。又流派所出爲宗。《禮·喪服小記》別子爲祖,繼別爲宗,繼禰爲小宗。《程頤曰》凡言宗者,以主祭祀爲言,人宗於此而祭祀也。又同姓曰宗。《詩·大雅》宗子維城。《註》同姓也。又《書·舜典》禋于六宗。《註》謂所尊祭者

【类】《五音篇海》與類同。詳頁部類字註。(類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遂切,音戾。《爾雅·釋詁》善也。《詩·大雅》克明克類。《箋》類,善也。勤施無私曰類。《又》孝子不匱,永錫爾類。《傳》類,善也。又《玉篇》種類也。《易·乾卦》則各從其類也。又《繫辭》方以類聚。又比也。《禮·學記》知類通達。《註》知事義之比也。又《緇衣》子曰:下之事上也,身不正,言不信,則義不壹,行無類也。《註》類謂比式。《疏》言行之無恆,不可比類也。又《左傳·襄九年》晉君類能而使之。《註》隨所能。又肖似也。《禮·曲禮》諸侯旣塟見天子曰

【尽】《正字通》俗盡字,詳皿部盡字註。(盡)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慈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在忍切,秦上聲。《說文》器中空也。《小爾雅》止也。《玉篇》終也。《廣韻》竭也。《集韻》悉也。《易·繫辭》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去惡莫如盡。《穀梁傳·定十年》孔子歷階而上,不盡一等。《禮·曲禮》君子不盡人之歡。《中庸》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盡也。《史記·禮書》明者,禮之盡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欲雖不可盡,可以近盡也。《註》適可而止也。又《韓鄂歲華紀麗》大酺小盡。《註》月三十日爲大盡,二十九日爲小盡。又姓。見《萬姓統譜》。又《

【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呼旰切《集韻》虛旰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汗切,音熯。水名。《書·禹貢》嶓冢導漾,東流爲漢。又天河也。《爾雅·釋天》箕斗之閒,漢津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漢者,亦金之散氣。《揚泉·物理論》漢,水之精也。《詩·大雅》倬彼雲漢。又漢中,郡名,秦惠王置。《廣輿記》今爲漢中府。又漢口,地名。《廣輿記》漢陽府,本春秋鄖國地,漢屬江夏,唐曰沔州,亦曰漢陽。又州名,屬成都府。《韻會》漢屬廣漢郡,唐置州。又半漢,形容之辭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天馬半漢。又《輟耕錄》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。又高麗方言謂白曰漢。見《孫穆·雞林

【室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質切,音失。《說文》實也。从宀从至。至,所止也。《孔穎達曰》宮室通名。因其四面宆曰宮,因其財物充實曰室。室之言實也。《易·繫辭》上古穴居而野處,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。《書·蔡仲之命》以蕃王室。《詩·豳風》曰爲攺歲,入此室處。又《周禮·地官註》城郭之宅曰室。又宗廟曰世室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夏后氏世室,殷人重屋,周人明堂。《註》世室,宗廟也。又夫以婦爲室。《禮·曲禮》三十曰壯,有室。又營室,星名。《朱子·詩傳》此星昏而正中,夏正十月也,是時可以營制宮室,故謂之營室。又山名。《

【泰山】1.山名。在山东省中部。古称东岳,为五岳之一。也称岱宗、岱山、岱岳、泰岱。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。古代帝王常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。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:“泰山巖巖,鲁邦所詹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禹贡山水泽地所在》:“泰山为东岳,在泰山博县西北。岱宗也,王者封禪于其山,示增高也,有金策玉检之事焉。”明王守仁《登泰山》诗:“晓登泰山道,行行入烟霏。”刘白羽《日出》:“登泰山看日出,这是从幼小时起,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。”2.山名。即沂山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巨洋水》:“巨洋水出朱虚县泰山……泰山即东小泰山也。”

【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寒切,案平聲。《說文》靜也,从女,在宀下。《廣韻》徐也,止也。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註》安安,自然性之也。《益稷》安汝止。《註》謂止於至善也。又寧也,定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在知人,在安民。《齊語》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又危之對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置之安處則安,置之危處則危。又佚樂也。《禮·表記》君子莊敬日强,安肆日偸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懷與安實敗名。又《諡法》和好不爭曰安。又何也。《禮·檀弓》吾將安仰。《楚辭·天問》九天之際,安放安屬。又與焉同。《正字通》安之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