澄潭涌沉鸥,半壁跳悬猱

澄潭涌沉鸥,半壁跳悬猱

诗句读音
半壁跳悬猱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六豪
拼音: bàn bìtiào|táoxuán2
澄潭涌沉鸥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chéng|dèngtányǒng|chōngchénōu

澄潭涌沉鸥,半壁跳悬猱释义

【半壁】半堵墙壁。北周庾信《寒园即目》诗:“游仙半壁画,隐士一牀书。”唐王季友《观于舍人壁画山水》诗:“半壁仍栖岭上云,开帘欲放湖中鸟。”清叶廷琯《吹网录·虎丘贺方回题名》:“谁见荒池开白莲,可怜半壁锁寒烟。”2.半山腰。唐李白高霁《改九子山为九华山》联句:“妙有分二气,灵山开九华。层标遏迟日,半壁明朝霞。”3.半边。唐刘沧《雨后游南门寺》诗:“半壁楼臺秋月过,一川烟水夕阳平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﹝张生﹞歪着头避着,通红了面皮,筵席上软摊了半壁。”明沉青门《桂枝香·春闺怨》曲:“香销兰炷,衾寒芦絮。

【跳】《廣韻》徒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田聊切,音迢。《說文》蹶也。一曰躍也。《博雅》上也。《釋名》條也,如草木枝條務上行也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東西跳梁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馳波跳沫。《王褒·洞簫賦》跳然復出。《類篇》或作。又《集韻》徒刀切,音陶。與逃通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漢王跳。《註》如淳曰:音逃。謂走也。又徒了切,音窕。《類篇》挑戰。又徒弔切,音調。行貌。

【悬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涓切,音泫。本作縣。《說文》繫也。或从心。《孟子》猶解倒懸。又叶熒絹切,音院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後宮不移,樂不徙懸。門衞供帳,官以物辯。

【猱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奴刀切,音峱。《玉篇》獸也。《廣韻》猴也。《詩·小雅》毋敎猱升木。《傳》猱,猨屬。《箋》猱之性善登木。《疏》猱則猿之輩屬,非猨也。陸璣云:猱,獼猴也。楚人謂之沐猴,老者爲玃,長臂者爲猿,猿之白腰者爲獑胡,獑胡猨駿捷於獼猴,然則猱猨其類大同也。《埤雅》狨,一名猱。顏氏以爲其尾柔長可藉,制字从柔,以此故也。《爾雅·釋獸》猱猨善援。《疏》猱,一名蝯。善攀援樹枝。又《爾雅·釋獸》蒙頌,猱狀。《疏》蒙頌,一名蒙貴。狀似猨,故曰猱狀。 《集韻》本作夒,或作獿獶蝚。又《集韻》而由切,音柔

【潭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徒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南切,音覃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武陵鐔成玉山。又深也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潭思渾天。又州名。《廣輿記》長沙府,隋唐曰潭州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徐心切,音尋。旁深也。與潯同。《揚雄·解嘲》或橫江潭而漁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夷針切,音淫。浸潭,與浸淫同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浸潭促節。《漢書》作浸淫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以荏切,音。潭濼,水動搖貌。或作藫。又《集韻》忍甚切,音荏。義同。漢典考證:〔《說文》水出武陵潭成玉山。〕 謹照原文潭改鐔。 考證:〔《說文》水出武陵潭成玉山。〕 謹

【涌】《唐韻》余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尹竦切,音勇。《說文》騰也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洶涌澎湃。又水名。《水經》江水至華容縣,又東涌水注之。 《集韻》或作湧。

【沉】《字彙》同沈。

【鸥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烏侯切,音謳。《說文》鷗,水鴞也。一名鷖。《李時珍曰》鷗者,浮水上,輕漾如漚也。又本作漚。《列子·黃帝篇》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,每旦之海上,從漚鳥遊,漚鳥之至者,百住而不止。《註》漚同鷗。又《集韻》于切,音區。水鳥也。又於求切,音優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