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天致顺,朔日为明

承天致顺,朔日为明

诗句读音
朔日为明平仄: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二庚
拼音: shuò rìwéi|wèimíng
承天致顺平仄:平 平 仄 仄
拼音: chéng tiānzhìshùn

承天致顺,朔日为明释义

【朔日】每月初一日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季秋之月﹞合诸侯制,百县为来岁受朔日。”孙希旦集解:“朔日,来岁十二月之朔也。”南朝齐谢朓《齐敬皇后哀策文》:“惟永泰元年,秋九月朔日,敬皇后梓宫启自先塋,将祔于某陵。”《新唐书·韦縚传》:“詔縚奏《月令》一篇,朔日於宣政侧设榻,东向置案,縚坐读之,诸司官长悉升殿坐听。”清洪昇《长生殿·舞盘》:“今当六月朔日,乃是妃子诞辰。”汉

【明】〔古文〕朙《廣韻》武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鳴。《說文》照也。《易·繫辭》日月相推,而明生焉。《又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《疏》日月中時,徧照天下,無幽不燭,故云明。《史記·歷書》日月成,故明也。明者,孟也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大明終始。《疏》大明,曉乎萬物終始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天下文明。《疏》有文章而光明。又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疏》照臨四方謂之明。又《書·舜典》黜陟幽明。《傳》升進其明者。又《書·太甲》視遠惟明。《疏》謂監察是非也。又《洪範》視曰明。《傳》必淸審。又《詩·小雅》祀事孔明。《

【承天】1.承奉天道。《易·坤》:“至哉坤元,万物资生,乃顺承天。”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:“夫求贤者上以承天,下以为人。”2.唐代乐舞名。《新唐书·礼乐志十一》:“舞者二十人。分四部:一景云舞,二庆善舞,三破阵无,四承天舞……承天乐,舞四人,进德冠、紫袍、白袴。”3.唐代宫城南中门叫承天门。《旧唐书·睿宗纪》:“兵部尚书郭元振从上御承天门楼,大赦天下。”

【致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陟利切,音躓。《說文》送詣也。《春秋·成九年》夏,季孫行父如宋致女。《註》女嫁三月,又使大夫隨加聘問,謂之致女。《禮·曲禮》獻田宅者操書致。《註》詳書其多寡之數,致之于人也。又招致也。《楊升庵外集》致有取意。《易·繫辭》備物致用。《疏》謂備天下之物,招致天下所用。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凡治野,以下劑致甿。《註》致,猶會也。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,及會之。以下劑爲率。又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大夫七十而致事。《註》致其所掌之事於君,而告老。《疏》不云置,而云致者,置是廢絕,致是與人,明朝廷必有賢代己也。

【顺】〔古文〕巡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食閏切,盾去聲。《說文》理也。从頁从巛,會意。川流也。《玉篇》從也。《詩·大雅》有覺德行,四國順之。《箋》有大德行,則天下順從其政。《釋名》順,循也,循其理也。又放之也。《儀禮·大射儀》大射正執弓,以袂順左右隈。《疏》以袂向下,於弓隈順放之。又山名,水名。《山海經》有順山,順水出焉。又《釋名》鳳皇五色,心文曰德,翼文曰順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目好謂之順。《註》言流澤也。又《增韻》和也。《易·豫卦》豫順以動,故天地如之。《疏》聖人和順而動,合天地之德,故天地亦如聖人而爲之。《禮·樂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