丞相大将军,备位甚悠悠
丞相大将军,备位甚悠悠释义
【丞】《廣韻》署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辰陵切《正韻》時征切,音承。《玉篇》繼也。《廣韻》佐也。《正韻》副貳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虞、夏、商、周有師保,有疑丞。又《戰國策》堯有九佐,舜有七友,禹有五丞,湯有三輔。又《前漢·百官表》丞相秦官金印紫綬,掌丞天子助理萬機。《註》應劭曰:丞者,承也。相者,助也。又《前漢·淳于長傳》扶丞左右,甚有甥舅之恩。又《宋史·天文志》紫微垣西蕃七星,第七星爲上丞。東蕃八星,第八星爲少丞。又與承通。《史記·張湯傳》於是丞上指。今本或作承。又《廣韻》常證切,承去聲。縣名。在沂州,匡衡所居。又
【相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思將切,音襄。《說文》省視也。又《廣韻》共也。《正韻》交相也。《易·咸卦》二氣感應以相與。《公羊傳·桓三年》胥命者何,相命也。《註》胥,相也。相與胥音別義通。又質也。《詩·大雅》追琢其章,金玉其相。又相思,木名。《左思·吳都賦》相思之樹。《註》大樹也。東冶有之。又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亮切,襄去聲。《爾雅·釋詁》視也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相時而動。又《集韻》助也。《易·泰卦》輔相天地之宜。《書·立政》用勱相我國家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導也。又勴也。《註》謂贊勉。《疏》鄉飲酒云:
【大将】1.古代军队中的中军主将。亦指主帅。《墨子·迎敌祠》:“五步有五长,十步有什长,百步有百长,旁有大率,中有大将。”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诸将皆喜,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。至拜大将,乃韩信也,一军皆惊。”2.泛称高级将领。汉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审配兄子开门入兵,既诛袁谭,则幽州大将焦触攻逐袁熙,举事来服。”唐杜甫《后出塞》诗之二:“借问大将谁,恐是霍嫖姚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二回:“为汝这孺子,几损我一员大将。”3.比喻某一集团中的重要人物。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不是信》:“我的文字中……述听来的类似‘流言’
【军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舉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拘云切,音君。《玉篇》衆也。《周禮·地官》五師爲軍。《註》萬二千五百人。周制:天子六軍。諸侯大國三軍,次國二軍,小國一軍。又軍禮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。《註》謂威其不協僭差者。又師所駐曰軍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軍於瑕以待之。《戰國策》軍于邯鄲之郊。《註》屯也。又姓。冠軍侯之後,因氏。又《說文》軍,圜圉也。一曰軍,兵車也。
【备位】1.居官的自谦之词。谓愧居其位,不过聊以充数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於是莽上书曰:‘臣以外属,越次备位,未能奉称。’”宋范公偁《过庭录》:“我受国厚恩,备位宰辅,合沥血恳陈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神宗元丰二年》:“臣今备位政府,理实为嫌。”2.泛指充任,任职。《后汉书·儒林传·杨政》:“﹝政﹞把臂责之曰:‘卿蒙国恩,备位藩辅,不思求贤以报殊宠,而骄天下英俊,此非养生之道也。’”唐韩愈《顺宗实录五》:“良媛董氏,备位后庭,素称淑慎。”3.充数;凑数。《旧唐书·宪宗纪下》:“德宗不委政宰相,人间细务,多自临决……
【甚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鴆切,音任。《說文》尤安樂也。《廣韻》劇過也。《韻會》尤也,深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其道甚大,百物不廢。《詩·小雅》彼譖人者,亦已大甚。《淮南子·修務訓》由此觀之,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。又《唐韻》常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食荏切《正韻》食枕切,音忍。義同。《潘岳·關中詩》主憂臣勞,孰不祇懍。愧無獻納,尸素以甚。叶上寢稔。
【悠悠】1.思念貌;忧思貌。《诗·邶风·终风》:“莫往莫来,悠悠我思。”郑玄笺:“言我思其如是,心悠悠然。”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中心悠悠,将何以寄?”唐乔知之《定情篇》:“去时恩灼灼,去罢心悠悠。”元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三折:“心绪悠悠,不明白这场迤逗。”2.辽阔无际;遥远。《诗·王风·黍离》:“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,悠悠苍天,此何人哉?”毛传:“悠悠,远意。”晋陶潜《饮酒》诗之十九:“世路廓悠悠,杨朱所以止。”康有为《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》诗:“鼎鼎百年言笑速,悠悠万里别离难。”3.久长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