宸居法太微,建国资天府

宸居法太微,建国资天府

诗句读音
建国资天府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jiàn guózītiān fǔ
宸居法太微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chén jūfǎtài1

宸居法太微,建国资天府释义

【建国】1.指天子封立诸侯王国。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故天子建国,诸侯立家,卿置侧室,大夫有贰宗,士有隶子弟,庶人工商各有分亲,皆有等衰。”杜预注:“立诸侯也。”《礼记·祭法》:“天下有王,分地建国,置都立邑。”郑玄注:“建国,封诸侯也。”2.指所封之国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当今之时,山东之建国,莫彊於赵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:“齐,古之建国也,今为郡县,其復以为诸侯。”3.建立国都。《周礼·天官·冢宰》:“惟王建国,辨方正位,体国经野。”孙诒让正义:“案《大宰》注云:‘大曰邦,小曰国,邦之所居亦曰国。’此建国

【资】《唐韻》卽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津私切,音咨。《說文》貨也。《易·旅卦》旅卽次,懷其資。《註》必獲次舍,懷來資貨。又《易·乾卦》萬物資始。《釋文》資,取也。又《儀禮·聘禮》問歲月之資。《註》資,行用也。又《五經文字》齎,與資同。《儀禮·少牢饋食禮》資黍于羊俎兩端。《註》資,猶減也。今文資作齎。又與咨同。《禮·緇衣》民惟曰怨資。《尚書》作咨。又姓。《玉海》資氏。《留·風俗傳》黃帝之後。《四明志》會稽有資氏。又《集韻》資四切。與恣同。秦刻石文恣作資。

【天府】1.《周礼·春官·天府》:“天府,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。”原为周官名,掌祖庙之守藏,后因称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不知而问尧舜,无有而求天府。”《南齐书·顾欣传》:“徵赋有增于往,天府尤贫于昔。”《新唐书·牛僧孺传》:“荒财耗力且百万,终不得范阳尺帛斗粟入天府。”《清史稿·食货志一》:“道咸以降……天府太仓之蓄,一旦荡然。”2.谓土地肥沃、物产富饶之域。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因秦之故,资甚美膏腴之地,此所谓天府者也。”《晋书·袁乔传》:“蜀土富实号称天府,昔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国。”唐

【宸居】住。《文选·班固<典引>》:“是以高光二圣,宸居其域。”蔡邕注:“言高祖、光武如北辰居其所,而众星拱之。”2.帝王居住之所。《文选·任昉<王文宪集序>》:“是以宸居膺列宿之表,图纬著王佐之符。”刘良注:“宸居,天子宫也。”唐李远《赠弘文杜校书》诗:“高倚霞梯万丈餘,共看移步入宸居。”清龚自珍《暮春以事诣圆明园和内直友人春晚退直》诗之一:“何必东南美?宸居静紫微。”3.指帝位。《文选·颜延之<三月三日曲水诗序>》:“高祖以圣武定鼎,规同造物;皇上以叡文承歷,景属宸居。”张铣注:“宸居,帝位也。”《陈书·高祖

【太】《集韻》他蓋切,音汰。與大泰同。《說文》滑也。一曰大也,通也。○按經史太字俱作大。如大極、大初、大素、大室、大、大廟、大學及官名大師、大宰之類。又作泰,如泰卦、泰壇、泰誓、泰春、泰夏、泰秋、泰冬之類。范氏撰《後漢書》父名泰,避家諱,攺从太。毛氏韻增,經史古太字無點,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,非。《字彙》引之,失考。又姓。文王四友太顚之後。見《統譜》。又叶力至切,音利。《歐陽修·祭龍文》宜安爾居,靜以養智。冬雪春雨,其多已太。又《集韻》他達切,音獺。太末,漢縣名。在會稽西南。 亦作太。

【微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非切,音薇。《爾雅·釋詁》幽微也。《易·繫辭》知微知彰。《書·大禹謨》道心惟微。又《廣韻》微,妙也。《禮·禮運》德產之致也精微。又《說文》隱行也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微行咸陽。又《廣韻》細也。《孟子》乃孔子,則欲以微罪行。又《玉篇》不明也。《詩·小雅》彼月而微,此日而微。又《韻會》衰也。《詩·小雅》式微式微。《箋》微乎微者也。《史記·杞世家》杞小微。又《韻會》賤也。《尚書序》虞舜側微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匿微也。《註》微謂逃藏也。《左傳·哀十六年》白公奔山而縊,其徒微之。《註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