尘染秋衣,谁念西风倦旅

尘染秋衣,谁念西风倦旅

诗句读音
谁念西风倦旅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2niànxī fēngjuàn lǚ
尘染秋衣平仄:平 仄 平 平
拼音: chénrǎnqiū yī

尘染秋衣,谁念西风倦旅释义

【谁】《五音集韻》是爲切《玉篇》是推切,音垂。《說文》何也。《玉篇》不知其名也。《易·同人》出門同人。又誰咎也。《詩·召南》誰其尸之,有齊季女。《左傳·隱元年》其誰曰不然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吾不知誰之子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子生,五月而能言,不至乎孩而始誰。《註》未至孩童,便知人之姓名爲誰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誰昔昔也。《詩·國風》誰昔然矣。《傳》猶言疇昔也。郭璞曰:誰,發語辭。又《正韻》誰何,詰問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利兵而誰何。《師古註》問之爲誰也。又《前漢·五行志》大誰卒。《師古註》主問非常之人,云姓名是誰也。大誰,

【念】《唐韻》奴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奴玷切,音。《爾雅·釋詁》思也。《疏》常思也。《釋名》念,黏也。意相親愛,心黏著不能忘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念兹在兹。又《小爾雅》無念,念也。《詩·大雅》無念爾祖。又姓。西魏太守念賢。又《轉注古音》叶人九切,音狃。《書·洪範》汝則念之。叶下咎受。 《六書精蘊》人當念所當念者,故从今。《正譌》俗作念,非。念字原字今下作丅。

【西风】1.西面吹来的风。多指秋风。唐李白《长干行》:“八月西风起,想君发扬子。”清陈维崧《百字令·送周求卓之任荥阳》词:“西风夕照,老鸦啼上枯树。”2.喻一种势力或倾向。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。《红楼梦》第八二回:“但凡家庭之事,不是东风压倒西风,就是西风压倒东风。”贺敬之《伟大的祖国》诗:“看牛鬼蛇神,正节节溃败,东风浩荡西风衰。”

【倦旅】于行旅。宋陈允平《摸鱼儿·西湖送春》词:“伤春倦旅,趁暗緑稀红,扁舟短棹,载酒送春去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十一:“第一是难听夜雨!天涯倦旅,此时心事良苦。”2.又指倦于行旅的人。宋卢祖皋《鱼游春水》词:“昨夜山阴杜宇,似把归期惊倦旅。”宋张炎《绮罗香·红叶》词:“长安谁问倦旅?羞见衰颜借酒,飘零如许。”

【尘】《字彙補》古文塵字。註詳土部十一畫。(塵)〔古文〕尘《唐韻》直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池鄰切,音。埃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久也。謂塵垢稽久也。《詩·小雅》無將大車,祗自塵兮。《後漢·班固傳》風伯淸塵。《拾遺記》石虎起樓四十丈,異香爲屑,風起則揚之,名芳塵。《嶺南表異錄》犀角爲簪梳,塵不著髮,名辟塵犀。又淫視爲遊塵,見《穀梁序疏》。又明窻塵,丹砂,藥名。《李白·草創大還詩》髣髴明窻塵。又《梵書·圓覺經》根塵虛妄。《註》根塵,六根之塵,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心、意。又《列仙傳》麻姑謂王方平曰:見東海三變爲桑田,今

【染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琰切,音冉。《說文》以繒彩爲色。从水杂聲。徐鍇引裴光遠云:从水,水者所以染。从木,木者桅茜之屬。从九,九者染之數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染人掌染帛。《爾雅·釋器》一染謂之縓,再染謂之赬,三染謂之纁。又柔貌。《詩·小雅》荏染柔木。又《博雅》染耦,和諧也。又姓。《姓譜》晉染閔,五代染于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豔切,冉去聲。汚也,漬也。《書·胤征》舊染汚俗,咸與維新。 《韻會》《周禮》染人有上、去二音。 从九會意。俗从丸,非。○按《說文》收水部,今誤入。漢典考證:〔再染

【秋衣】1.秋日所穿的衣服。唐李白《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》诗之四:“醉客满船歌《白苧》,不知霜露入秋衣。”唐戴叔伦《山居即事》诗:“养花分宿雨,翦叶补秋衣。”2.特指征戍军士的寒衣。唐储光羲《临江亭五咏》之二:“城头落暮暉,城外擣秋衣。”《金史·兵志》:“承局押官钱一贯五百文,粟二石,春衣钱五贯、秋衣钱七贯。”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