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香亭北露华春,曾识霓裳第一人

沉香亭北露华春,曾识霓裳第一人

诗句读音
沉香亭北露华春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十八諄
拼音: chénxiāng tíngběi|bèilù|lòuhuá|huà|huāchūn
曾识霓裳第一人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zēng|céngshí|zhìní chángdì yī rén

沉香亭北露华春,曾识霓裳第一人释义

【沉】《字彙》同沈。

【香亭】的结彩小亭。可抬,旧时赛会、出殡用之。宋陆游《放翁家训》:“近世出葬,或作香亭、魂亭、寓人、寓马之类,一切当屏去。”

【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博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必墨切《正韻》必勒切,綳入聲。《說文》乖也。从二人相背。《徐曰》乖者,相背違也。《史記·魯仲連傳》士無反北之心。《玉篇》方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北方水,太隂之精,主冬,曰壬癸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太隂者北方。北,伏也。陽氣伏于下,于時爲冬。又《廣韻》奔也。《史記·管仲傳》吾三戰三北。又《集韻》補妹切《韻會》蒲妹切,音背。《集韻》違也。《正韻》分異也。《書·舜典》分北三苗。《註》分其頑梗,使背離也。

【露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路。《說文》潤澤也。从雨路聲。《玉篇》天之津液,下所潤萬物也。《釋名》露,慮也。覆慮物也。《大戴禮》陽氣勝,則散爲雨露。《五經通義》和氣津凝爲露。《蔡邕·月令》露者,隂之液也。《白虎通》露者,霜之始。《禮·月令》孟秋,白露降。《詩·召南》厭浥行露。《箋》厭浥然濕,道中始有露,謂二月中嫁娶時也。又《小雅》英英白雲,露彼菅茅。《屈原·離騷》朝飮木蘭之墜露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覆露萬民。《註》如淳曰:覆,也。露,膏澤也。《春秋緯》武露布,文露沉。《註》甘露降其國,布散

【华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戸花切《集韻》胡瓜切,音划。《書·舜典》重華協于帝。《傳》華謂文德。又《禮·檀弓》華而睆。《疏》凡繪畫,五色必有光華,故曰華畫也。又《廣韻》草盛也。又粉也。《曹植·洛神賦》鉛華弗御。又髮白也。《後漢·陳蕃傳》蹇諤之操,華首彌固。又華林,園名。《魏志》芳林園卽今華林園。又地名。《戰國策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。《史記·秦本紀註》華陽,地名。《吳志·孫皓傳》皓舉大衆出華里。又《水經注》河水東南徑華池。又華表。《古今註》堯設誹謗木,今之華表。又星名。《晉書·天文志》大帝九星曰華蓋。又《韻會》胡化切,音

【春】〔古文〕萅旾《廣韻》昌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樞倫切,蠢平聲。《爾雅·釋天》春爲靑陽。《註》氣淸而溫陽。《周禮·春官·宗伯疏》春者出生萬物。《公羊傳·隱元年》春者何,歲之始也。《註》春者,天地開闢之端,養生之首,法象所出。昏斗指東方曰春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東方木主春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陽氣動物,於時爲春。春,蠢也。物蠢生,廼動運。又姓。《何氏姓苑》春申君黃歇之後。又酒名。《唐國史補》酒有郢之富水春,烏程之若下春,滎陽之上窟春,富平之石東春,劒南之燒春。又花名。《花木考》鸎粟別種名麗春。又《集韻》尺尹切,音蠢。《周

【曾】《唐韻》昨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徂稜切,音層。《說文》詞之舒也。从八从曰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曾从。,古文窻字。下从曰,上从八,象氣之分散也。經典相承,隷省作曾。《詩·大雅》曾莫惠我師。《論語》曾是以爲孝乎。《孟子》爾何曾比予於是。又《廣韻》經也。《增韻》嘗也。《韻會》乃也,則也。又與層通。《後漢·張衡傳》登閬風之曾城兮。《文選》作層城。又《廣韻》作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咨騰切,音增。《書·武成》惟有道曾孫周王發。《爾雅·釋親》王父之考爲曾祖,孫之子爲曾孫。《註》曾,猶重也。又《左傳·襄十八年》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

【识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賞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設職切,音式。《說文》常也。一曰知也。《長箋》訓常無意義。《玉篇》識,認也。《增韻》能別識也。又見識也。《詩·大雅》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吳公子札聘于鄭,見子產如舊相識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前識者,道之華而愚之始。《莊子·繕性篇》道固不小行,德固不小識。《揚子·法言》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,至識也。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,迷識也。又草名。《大戴禮·夏小正》三月采識。識,草也。又州名。《唐書·地理志》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。又姓。見《姓纂》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

【霓裳】的衣裳。相传神仙以云为裳。《楚辞·九歌·东君》:“青云衣兮白霓裳,举长矢兮射天狼。”元袁桷《甓社湖》诗:“灵妃夜度霓裳冷,轻折菱花玩月明。”许地山《危巢坠简·无忧花》:“这动物质的衣裳,比起其馀的舞衣,直像寒冰狱里底鬼皮与天宫底霓裳的相差。”2.借指云雾,云气。南朝齐谢朓《赛敬亭山庙喜雨》诗:“排云接虬盖,蔽日下霓裳。”元袁桷《秋雪联句》:“白藏縞衣舞,顥气霓裳呈。”3.飘拂轻柔的舞衣。唐白居易《江南遇天宝乐叟》诗:“贵妃宛转侍君侧,体弱不胜珠翠繁。冬雪飘颻锦袍煖,春风荡样霓裳飜。”4.借指舞女。元戴善夫

【第一人】能、德行、姿容等方面最好的人。《梁书·刘孝绰传》:“﹝刘孝绰﹞出为上虞令,还除秘书丞,高祖谓舍人周捨曰:‘第一官当用第一人。’故以孝绰居此职。”唐杜甫《哀江头》诗:“昭阳殿里第一人,同輦随君侍君侧。”《新唐书·李揆传》:“揆至蕃,酋长曰:‘闻唐有第一人李揆,公是否?’揆畏留,因紿之曰:‘彼李揆,安肯来邪?’”宋陈师道《谢赵生惠芍药》诗之三:“一枝賸欲簪双髻,未有人间第一人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十四回:“痴珠细细打量一番,好像见过的人,遂向稷如道:‘这个姑娘就是并门花谱第一人么?’稷如笑道:‘正是秋痕,先生见过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