尘嚣咫尺愧山林,胜日追凉得共临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尘嚣咫尺愧山林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chén xiāozhǐchǐ|chěkuìshān lín |
胜日追凉得共临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: shèng rìzhuī liángdé|děi|de4|1lín |
尘嚣咫尺愧山林,胜日追凉得共临释义
【尘嚣】的纷扰、喧嚣。晋陶潜《桃花源》诗:“借问游方士,焉测尘嚣外。”宋陆游《村居闲甚戏作》诗:“人厌尘嚣欲学仙,上天官府更纷然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归山》:“境隔仙凡几树桃,才知容易谢尘嚣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·<十二个>后记》:“也就是在庸俗的生活,尘嚣的市街中,发见诗歌底要素。”典
【咫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諸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掌氏切,音紙。《說文》周制,寸尺咫尋,皆以人之體爲法。中婦人手長八寸,謂之咫,周尺也。《左傳·僖九年》天威不違顏咫尺。《晉語》文公學讀書於臼季,三日,曰:吾不能行也,咫聞則多矣。《註》咫,咫尺閒也。《魯語》肅愼氏貢楛矢石砮,其長尺有咫。又《楚語》是知天咫,安知民則。《註》咫言少也,言少知天道耳,何知治民之法。又《酉陽雜俎》書目有天咫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
【尺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昌石切,音赤。《說文》十寸也。人手郤十分動衇爲寸口,十寸爲尺,規矩事也。从尸从乙。乙所識也。周制:寸尺咫尋常仞,諸度量皆以人體爲法。《家語》布指知尺,舒肱知尋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,一黍爲分,十分爲寸,十寸爲尺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夏十寸爲尺,殷九寸爲尺,周八寸爲尺。《周禮·司市》疏置丈尺於絹布之肆。又大尺曰施。《管子·地員篇》其施五尺。《註》施音遺,大尺之名。又《小爾雅》五尺謂之墨。《周語》不過墨丈尋常之閒。《註》五尺爲墨,倍墨爲丈。今木工各用五尺以成宮室,其名
【愧】《廣韻》俱位切《集韻》基位切,音騩。《爾雅·釋言》慙也。《詩·大雅》尚不愧于屋漏。《皇極經世》無愧於口,不若無愧於身。無愧於身,不若無愧於心。 本作媿,从女。或从恥省作聭。亦作謉。
【山林】1.山与林。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辨其山林、川泽、丘陵、坟衍、原隰之名物。”晋郭璞《游仙诗》之一:“京华游侠窟,山林隐遯栖。”唐韩愈《谢自然诗》:“山林民可入,魍魎莫逢旃。”赵树理《三里湾·国庆前夕》:“咱们社里还有副业、有水利、有山林、有菜园、有牲口……每部门都得有正副负责人。”2.借指隐居。南朝梁沉约《与谢朏敕》:“尝谓山林之志,上所宜弘。”宋苏轼《王安石赠太傅制》:“方需功业之成,遽起山林之兴。”《宋史·种放传》:“种放,河南洛阳人也……每往来嵩华间,慨然有山林意。”3.指隐
【胜日】古代五行家谓金、木、土、水、火五行相克之日为“胜日”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乃作画云气车,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。”裴駰集解引《汉书音义》:“如火胜金,用丙与丁日,不用庚辛。”2.指亲友相聚或风光美好的日子。《晋书·卫玠传》:“及长,好言玄理……遇有胜日,亲友时请一言,无不咨嗟,以为入微。”金刘仲尹《秋日东斋》诗:“胜日一樽能笑客,更须官鼓候晨挝。”明周履靖《锦笺记·阅录》:“如今春光将暮,花事渐阑,趁此胜日好怀,且向园中一步。”汉
【追凉】“追凉”。乘凉;纳凉。南朝梁庾肩吾《和晋安王薄晚逐凉北楼回望应教》:“向夕纷喧屏,追凉飞观中。”唐杜甫《羌村》诗之二:“忆昔好追凉,故绕池边树。”清洪昇《长生殿·闻乐》:“恰纔的追凉后雨困云淹,畅好是酣眠处粉腻黄黏。”见“追凉”。典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【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用切,蛩去聲。《說文》同也。从廿卄。《徐曰》廿音入,二十共也,會意。《玉篇》同也,衆也。《廣韻》皆也。《增韻》合也,公也。《禮·王制》爵人于朝,與士共之。《史記·張釋之傳》法者,所與天下共也。又《唐韻》九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容切,音恭。《前漢·王褒傳》共惟秋法,五始之要。《註》服虔曰:共,敬也。師古曰:共,讀曰恭。又姓。《氏族略》以國爲氏。又地名。《詩·大雅》侵阮徂共。《韻會》阮國之地,在河內共城。又《集韻》古勇切《正韻》居竦切,恭上聲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垂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