彻絪深屈体,屏盖切承天

彻絪深屈体,屏盖切承天

诗句读音
彻絪深屈体平仄:仄 平 平 平
拼音: chèyīnshēnqū tǐ
屏盖切承天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píng|bǐnggài|gě|hé1|4chéng tiān

彻絪深屈体,屏盖切承天释义

【彻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直列切,音轍。《說文》通也。《論語》盍徹乎。《註》周法,什一而稅,謂之徹。徹,通也,爲天下之通法。又《廣韻》徹,達也。《左傳·成十六年》養由基蹲甲而射之,徹七札焉。《註》發達七札也。又《集韻》徹,道也。又剝取也。《詩·豳風》徹彼桑土。又治也。《詩·大雅》徹田爲糧。《傳》徹,治也。又去也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徹筮席。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軍衞不徹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膳夫》卒食以樂,徹于造。《疏》天子食終徹器之時,作樂以徹之。又毀也。《詩·小雅》徹我牆屋。《箋》徹毀我牆屋也。又《揚子·

【絪】《廣韻》於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伊眞切,音因。《玉篇》絪縕,元氣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地絪縕,萬物化醇。《釋文》絪縕,本亦作氤氳。又《前漢·霍光傳》加畫繡絪。《註》如淳曰:絪,亦茵也。又《廣韻》絪縕,麻枲。

【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針切,音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桂陽南平,西入營道。又邃也。《增韻》深者,淺之對。《詩·邶風》深則厲,淺則揭。又深微也。《易·繫辭》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。又藏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梓人必深其爪。又衣名。《禮·深衣疏》衣裳相連,被體深邃,故謂之深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後漢博陸郡,隋置深州。《廣輿記》今屬眞定府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禁切,音諗。度淺深曰深。《周禮·地官》以土圭測土深。

【屈体】低身分。汉桓宽《盐铁论·褒贤》:“万乘之主,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,此所谓天下名士也。”宋苏轼《张文定公墓志铭》:“自将相公卿宿贵之人,皆争屈体以收礼后辈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宦娘》:“宿当不妨,但少牀榻;不嫌屈体,便可藉藁。”2.犹屈膝。指屈服、投降。《北齐书·颜之推传》:“嗟将相之骨鯁,皆屈体於犬羊。”唐李白《赠新平少年》诗:“屈体若无骨,壮心有所凭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四九回:“请巡按屈体求荣。”3.弯曲身躯。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一:“宿昔之间,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,旬日而大盈抱,屈体相就,根交於下

【屏】《正字通》俗屛字。

【切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千結切,音竊。《說文》刌也。从刀,七聲。《廣韻》割也,刻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骨謂之切。《註》治骨器。《禮·內則》聶而切之爲膾。又迫也,急也。《禮·禮器疏》祭祀之事,必以積漸敬愼,不敢偪切也。又愨實也。《後漢·馮衍傳》明君不惡切愨之言。又《揚雄·長楊賦》請略舉凡,而客自覽其切。《註》師古曰:切,要也。又《史記·扁鵲傳》不待切脈。《註》切,按也。又《韻會》譏切也,剴切也。又《韻會》反切。一音展轉相呼謂之反,亦作翻,以子呼母,以母呼子也。切謂一韻之字相摩以成聲謂之切。又《前漢·外戚

【承天】1.承奉天道。《易·坤》:“至哉坤元,万物资生,乃顺承天。”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:“夫求贤者上以承天,下以为人。”2.唐代乐舞名。《新唐书·礼乐志十一》:“舞者二十人。分四部:一景云舞,二庆善舞,三破阵无,四承天舞……承天乐,舞四人,进德冠、紫袍、白袴。”3.唐代宫城南中门叫承天门。《旧唐书·睿宗纪》:“兵部尚书郭元振从上御承天门楼,大赦天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