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冠适瓯越,敢怨不得售

持冠适瓯越,敢怨不得售

诗句读音
持冠适瓯越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chí1|4shìōu yuè
敢怨不得售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韵脚:去四十九宥
拼音: gǎnyuàn bù déshòu

持冠适瓯越,敢怨不得售释义

【持】《唐韻》直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澄之切,音治。《說文》握也。《廣韻》執也。《詩·大雅·鳧鷖序》持盈守成。《疏》執而不釋謂之持,是手執之也。《禮·射義》持弓矢審固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大吏持祿取容。又把持也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寧成爲任俠,持吏長短。又軍持,汲水具,梵語也,猶華言缾。《陸游詩》遊山雙不借,取水一軍持。《註》不借,草履名。又《正韻》知切,音馳。義同。又叶如切,音除。《古隴西行》淸白各異尊,酒上玉華疏。酌酒持與客,客言主人持。

【冠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丸切《正韻》沽歡切,音官。《說文》絭也,所以絭髮。从冖,元。冠有法制,故从寸。《徐曰》取其在首,故从元。古亦謂冠爲元服。《白虎通》冠者,卷也。卷持其髮也。《釋名》冠,貫也,所以貫韜髮也。《後漢·輿服志》上古穴居野處,衣毛冒皮。後世聖人見鳥獸有冠角胡,遂制冠冕纓緌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古者鶡冠子之後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玩切,官去聲。《禮·曲禮》二十曰弱冠。《冠儀》冠者,禮之始也。故聖王重冠。《白虎通》男子幼,娶必冠。《韻會》男子二十加冠曰冠。又爲衆之首曰冠。《前漢·魏

【适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施隻切,音釋。《說文》之也。《廣韻》往也。《正韻》如也,至也。《詩·鄭風》適子之館兮。《禮·曲禮》將適舍,求毋固。又《廣韻》樂也。《正韻》安便也,自得也。《詩·鄭風》適我願兮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適人之適,不自適其適。又從也。《書·多士》惟我事不貳適。《註》言割殷之事無私心,一于從帝而無貳也。《左傳·昭十五年》民知所適。又《正韻》適然,猶偶然也。《書·康誥》乃惟眚災適爾。《註》適,偶也。又事之常然者。亦曰適然。《前漢·贾誼傳》以是爲適然耳。又《韻會》適來,猶爾來也。又甫爾之辭。

【瓯越】粤”。百越的一支。分布在今浙江瓯江流域一带。主要由早已居住在瓯江流域并创造了印纹陶遗存的土著民发展形成。后亦以指古瓯越所居之地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夫翦髮文身,错臂左袵,甌越之民也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属南越,故言甌越也。《舆地志》云:‘交趾,周时为骆越,秦时曰西甌,文身断髮避龙。’”南朝宋谢灵运《邻里相送至方山》诗:“祗役出皇邑,相期憩甌越。”唐陆龟蒙《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》:“江南多事鬼,巫覡连甌粤。”

【敢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覽切,音。《說文》進取也。《九經字樣》从。,上下相付持也。隷變作敢。《書·益稷》誰敢不讓,敢不敬應。又《盤庚》敢恭生生。《疏》有人果敢奉用進進於善言,好善不倦也。又《儀禮·士虞禮》敢用絜牲剛鬣。《註》敢,冒昧之辭。《疏》凡言敢者,皆是以觸尊,不自明之意。又《博雅》敢,衂也。《廣韻》勇也,犯也。《增韻》忍爲也。

【怨不得】犹怪不得。不能责备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四回:“就是加一成也好,我也领的;只是领了之后,怨不得我再上控。”2.犹怪不得。表示明白了原因,对某种行为感到理解。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四九:“祁科长,怨不得你作汉奸呢!”汉

【售】《唐韻》承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承呪切,音授。《說文》賣去手也,从口雔省聲。《廣韻》賣物出手。《詩·邶風》賈用不售。《戰國策》賣僕妾,售乎閭巷者,良僕妾也。又《集韻》與讎同。《詩·大雅》無言不讎。《箋》敎令之出如賣物,物善則其售賈貴,物惡則其售賈賤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每買餅,所從買家,輒大讎。《註》師古曰:讎讀曰售。又《集韻》神六切,音孰。儥也。又《韻會》時流切,音酬。《古樂府·隴頭水歌》將頓樓蘭膝,就解郅支裘。勿令如李牧,功多信不售。漢典考證:〔《戰國策》賣僕妾,售乎關巷者,〕 謹照原文關巷改閭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