螭口清漪下玉栏,隔花时听鸟关关

螭口清漪下玉栏,隔花时听鸟关关

诗句读音
螭口清漪下玉栏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chīkǒuqīng yīxiàyùlán
隔花时听鸟关关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géhuāshí tīngniǎoguān guān

螭口清漪下玉栏,隔花时听鸟关关释义

【螭】《唐韻》丑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抽知切,音摛。《說文》若龍而黃,北方謂之地螻。或曰無角曰螭。《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》蛟龍赤螭。《註》文穎曰:螭爲龍子。張揖曰:赤螭,雌龍也。又螭頭。《唐書·鄭朗傳》朗執筆螭頭下。又螭紐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璽以玉螭虎紐。又馬名。《西京雜記》文帝自代還,有良馬九匹,一名綠螭驄。又《唐韻古音》丑戈切。楚辭,駕兩龍兮驂螭,叶上波字韻,又註引《淮南子》:爰止羲和,爰息六螭。 《正韻》亦作彲。《史記·齊世家》非龍非彲。 《韻會》亦作離。《史記·周本紀》如豺如離。又與魑通。《左傳·昭九

【口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苦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厚切《正韻》苦厚切,上聲。《說文》人所以言食也。象形。《易·頤卦》自求口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唯口出好興戎。又戸口。《孟子》數口之家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膠東相成勞來不怠,流民自占八萬餘口。又《李陵傳》捕得生口,言李陵敎單于爲兵,以備漢軍。又姓。《唐韻》今同州有之。《正字通》明弘治中,宣府通判口祿。又古口,複姓。《正字通》漢有古口引。又壺口,山名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旣載壺口。又谷口,地名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北有甘泉谷口。《註》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。又列口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樂

【清漪】《诗·魏风·伐檀》:“河水清且涟猗。”后以“清漪”谓水清澈而有波纹。南朝齐谢朓《泛水曲》:“日晚厌遵渚,採菱赠清漪。”宋苏轼《渚宫》诗:“臺中絳帷谁復见,臺下野水浮清漪。”清孙枝蔚《吊迷楼故址和彭骏孙》:“琪树经年开锦绣,珠帘入夏映清漪。”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三:“小池一角清漪如画。”

【下】〔古文〕丅《廣韻》胡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亥雅切,遐上聲。在下之下,對上之稱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地者親下。又《說文》底也。《玉篇》後也。又賤也。又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始見于君,執摯至下。《鄭註》下謂君所。《賈疏》不言所而言下者。凡臣視袷已下,故言下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亥駕切,遐去聲。《正韻》降也,自上而下也。《易·屯卦》以貴下賤。《詩序》君能下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下,落也。《郉疏》下者,自上而落也。草曰零,木曰落。又去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士》歲登,下其損益之數。又《韻補》叶後五切,音戶。《詩·召南

【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魚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虞欲切,音獄。《說文》石之美者。玉有五德,潤澤以溫,仁之方也。理自外,可以知中,義之方也。其聲舒楊,專以遠聞,智之方也。不撓而折,勇之方也。銳廉而不技,絜之方也。《五音集韻》烈火燒之不熱者,眞玉也。《易·鼎卦》鼎玉鉉。《疏》正義曰:玉者,堅剛而有潤者也。又《說卦》乾爲玉爲金。《疏》爲玉爲金,取其剛之淸明也。《詩·大雅》金玉其相。《禮·聘義》君子比德於玉焉。溫潤而澤,仁也。縝密以栗,知也。廉而不劌,義也。垂之如隊,禮也。叩之其聲淸越以長,其終詘然,樂也。瑕不掩瑜

【栏】《唐韻》落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郞干切,音攔。《玉篇》木欄也。謂階際木句欄。《段國沙州記》吐谷渾於河上作橋,句欄甚嚴飾。句欄之名始此。又牛圈曰欄,與蘭通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與牛馬同蘭。又與闌通。《開元遺事》沉香亭牡丹,以百寶爲闌。又《集韻》郞甸切,音練。木名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氏湅帛,以欄爲灰。《鄭註》以欄木之灰漸釋其帛也。又《集韻》來圈切,音攣。木名。

【隔】《唐韻》古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各核切《正韻》各頟切,音膈。《說文》障也。《玉篇》塞也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防隔內外。《前漢·常惠傳》欲隔絕漢。又通作鬲。《荀子·大略篇》鬲如也。《註》謂鬲絕於上。《史記·大宛傳》鬲漢道焉。《前漢·薛宣傳》西州鬲絕。又《陸厥與沈約書》一家之文,工拙壤鬲。又《韻會小補》叶訖得切,音祴。《柳宗元·懲咎賦》讒妬結而不戒兮,猶斷斷於所執。勢危疑而多詐兮,逢天地之否隔。○按正字通引柳賦云,質韻音屹,固非。而韻會小補叶訖得切,亦謬。得在職韻,執在緝韻,職緝不相通,以隔叶執,不當作訖得切。又
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
【时听】的视听。汉蔡邕《朱公叔谥议》:“惧礼废日久,将诡时听。”唐柳宗元《<杨评事文集>后序》:“虽其言鄙野,足以备於用。然而闕其文采,固不足以竦动时听,夸示后学。”宋俞文豹《吹剑四录》:“凡典雅之诗,皆不合时听。”典

【鸟】《唐韻》都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丁了切,音蔦。《說文》長尾禽總名也。《正韻》常時曰鳥,胎卵曰禽。《爾雅·釋鳥》鳥之雌雄不可別者以翼,右掩左雄,左掩右雌。《書·堯典》厥民析鳥獸孳尾。《周禮·秋官·翨氏》掌攻猛鳥。又《硩蔟氏》掌覆妖鳥之巢。《註》硩,摘也。摘其巢而去之。《正字通》二足而羽謂之禽。或曰鳥觜曰咮曰喙,爪曰距,尾曰翠,一作臎,一名尾罌。膍胵曰奧,嚨曰亢曰員官,項畜食處曰嗉,翅曰翮曰翎,頸毛曰翁,腳短者多伏,腳長者多立,腳近翠者好步,腳近臆者好躑。《師曠·禽經》羽蟲三百六十,毛協四時,色合五方。又星名。

【关关】雌雄相和的鸣声。后亦泛指鸟鸣声。《诗·周南·关雎》:“关关雎鳩,在河之洲。”毛传:“关关,和声也。”南朝宋鲍照《代悲哉行》:“翩翩翔禽罗,关关鸣鸟列。”清陆以湉《冷庐杂识·道情》:“只听得流水潺潺,鸟语关关。”2.和谐安适貌。唐钱起《暇日览旧诗因以题咏》:“逍遥心地得关关,偶被功名涴我閒。”3.车行声。明何景明《忆昔行》:“明星迢迢车关关,遥向楚水辞燕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