池塘芳草湿,夜半东风起
池塘芳草湿,夜半东风起释义
【池塘】蓄水的坑,一般不太大,也不太深。南朝宋谢灵运《登池上楼》诗:“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。”唐杨师道《春朝闲步》诗:“池塘藉芳草,兰芷袭幽衿。”宋柳永《斗百花》词之二:“池塘浅蘸烟芜,帘幕閒垂风絮。”巴金《春》十二:“觉民指的那个茶棚搭在一个微微倾斜的草地上,三面空敞,另一边靠着池塘。”2.浴池的俗称。汉
【芳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敷方切,音妨。《說文》香草也。《屈原·離騷》雜杜蘅與芳芷。《註》杜蘅、芳芷,皆香草名。又《玉篇》芬芳,香氣貌。《司馬相如·美人賦》芳香芬烈。又《屈原·離騷》芳與澤其雜糅兮。《註》芳,德之臭也。《晉書·元帝紀》文景垂仁,傳芳于南頓。又《韻會》州名。地多芳草,置在常芳縣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《風俗通》云:漢有幽州刺史芳垂敷。 《韻學集成》作芳。芳字从屮作屮下方。漢典考證:〔《屈原·離騷》芳與澤其雜糅兮。《註》芳,德之貌也。〕 謹照原文貌改臭。 考證:〔《屈原·離騷》芳與澤其雜糅兮。《
【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他合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託合切,音沓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東郡東武陽,入海。《水經注》濕水,出累頭山。一曰治水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失入切《正韻》實執切,音與溼同。《說文》幽溼也。或作濕。又《集韻》叱入切,音蟄。濕濕,牛呞動耳貌。《詩·小雅》其耳濕濕。又鄂合切,音。濕隂,漢侯國名。又席入切,音習。與隰同。坂下溼也。或作濕。 《通雅》濕溼漯顯以形相借。《集韻》漯濕三字同。水出鴈門。○按《說文》濕水,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。蓋濕乃漯本字也。後以漯爲濕,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。字原从糸作,不从亚。
【夜半】。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:“醉而送之,夜半而遣之。”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孟尝君得出,即驰去,更封传,变名姓以出关。夜半至函谷关。”唐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:‘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’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异一·地震定数》:“一日,宿孙村马铺中,风电阴黑,夜半有急叩门者。”鲁迅《朝花夕拾·范爱农》:“一天,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,回来已过夜半,又是大风雨,他醉着,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。大家劝阻他,也不听,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。”2.古代十二时之一。相当于后来的子
【东风】1.东方刮来的风。《楚辞·九歌·山鬼》:“东风飘兮神灵雨,留灵脩兮憺忘归。”唐杜牧《赤壁》诗: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。”杨朔《海市》:“一般得春景天,雨后,刮东风,才有海市。”2.指春风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孟春之月﹞东风解冻,蛰虫始振,鱼上冰。”唐李白《春日独酌》诗之一:“东风扇淑气,水木荣春暉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回:“桃未芳菲杏未红,冲寒先已笑东风。”刘大白《湖滨晚眺》诗:“微波吐露东风语:明日是清明,青山分外清。”3.代指春天。唐罗隐《绵谷回寄蔡氏昆仲》诗:“一年两度锦城游,前值东风后值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