翀峰龟岭与龙屿,三处山川实壮哉

翀峰龟岭与龙屿,三处山川实壮哉

诗句读音
翀峰龟岭与龙屿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chōng1guī|jūn|qiūlǐng|língyǔ|yù|yúlóngyǔ
三处山川实壮哉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六咍
拼音: sānchǔ|chùshān chuānshízhuàngzāi

翀峰龟岭与龙屿,三处山川实壮哉释义

【翀】《廣韻》直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持弓切,音蟲。直上飛也。又《集韻》敕中切,音忡。義同。通作沖。

【峰】《集韻》同峯。

【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居追切《集韻》居逵切《韻會》居爲切,音騩。甲蟲之長。《說文》龜,外骨內肉者也。《玉篇》文也,進也。外骨內肉,天性無雄,以虵爲雄也。《爾雅·釋魚》十龜:一神龜,二靈龜,三攝龜,四寶龜,五文龜,六筮龜,七山龜,八澤龜,九水龜,十火龜。又《爾雅·釋魚》龜三足,賁。《疏》龜之三足者名賁也。又《廣雅》龜貝,貨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天用莫如龍,地用莫如馬,人用莫如龜。又星名。《石氏星經》天龜六星,在尾南漢中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桓十二年》公會宋公于龜。《杜註》宋地。又山各。《詩·魯頌》奄有龜蒙。《毛傳》龜,

【岭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郎丁切,音零岭巆,山深貌。又山名。《唐·元結·閔岭中樂府》入岭中而登玉峰。(嶺)〔古文〕阾《唐韻》良郢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里郢切《韻會》里整切,音領。《說文》山道也。《廣韻》山坡也。《正字通》山之肩領,可通道路者。《裴潛廣州記》大庾,始安,臨賀,桂陽,揭陽,爲五嶺。《鄧德明·南康記》大庾,桂陽,騎田,九眞,都龎,臨賀,萌渚,始安,越城,爲九嶺。《沈約詩》置嶺白雲閒。又通作領。《前漢·嚴助傳》輿轎而踰領。又叶離珍切,音陵。《王褒·九懷》駕元螭兮北征,曏吾路兮蔥嶺。連五宿兮建旄,揚氛氣兮爲旌。

【与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同與。《說文》賜予也。一勺爲与。《六書正譌》寡則均,故从一勺。(與)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弋諸切《正韻》弋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演女切,音予。《說文》黨與也。《戰國策》是君以合齊與强楚。《註》與,黨與也。《管子·八觀篇》請謁得于上,則黨與成于下。又《廣韻》善也。《禮·禮運》諸侯以禮相與。又《增韻》及也。《易·說卦》是以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又許也,從也。《論語》吾與點也。《管子·形勢解》鬼神助之,天地與之。又待也。《論語》歲不我與。又《博雅》如也。《前

【龙】〔古文〕竜龒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力鍾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盧容切,音籠。《說文》龍,鱗蟲之長,能幽能明,能細能巨,能短能長,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潛淵。《廣雅》有鱗曰蛟龍,有翼曰應龍,有角曰虯龍,無角曰螭龍,未升天曰蟠龍。《本草註》龍耳虧聰,故謂之龍。《易·乾卦》時乗六龍以御天。又星名。《左傳·僖五年》龍尾伏辰。《疏》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。又《襄二十八年》龍,宋鄭之星也。又山名。龍門,在河東,見《禹貢》。龍山,見《山海經》。封龍,見《括地志》。又邑名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齊侯伐我北鄙,三日取龍。《註》龍,魯邑。在泰山

【屿】《唐韻》徐呂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象呂切,胥上聲。《說文》島也。《廣韻》海中洲。《六書故》平地小山,在水爲島,在陸爲嶼。《謝靈運·登江中孤嶼詩》孤嶼媚中川。《郭璞·江賦》石帆蒙蘢以蓋嶼。 《集韻》一作。
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
【处】《唐韻》昌與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敞呂切,音杵。《玉篇》居也。《詩·王風》莫或遑處。又止也。《詩·召南》其後也處。 《廣韻》留也,息也,定也。又居室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處處。又歸也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民有寢廟,獸有茂草,各有攸處。又分別也。《晉書·杜預傳》處分旣定,乃啓請伐吳之期。又制也。《晉書·食貨志》人閒巧僞滋多,雖處以嚴,而不能禁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《處子》九篇。《師古註》《史記》云:趙有處子。《廣韻》《風俗通》云:漢有北海太守處興。又州名。《一統志》晉屬永嘉郡,隋置處州。又《廣韻》讀去聲,昌據切。

【山川】河。《易·坎》:“天险,不可升也,地险,山川丘陵也,王公设险以守其国。”唐沉佺期《兴庆池侍宴应制》诗:“汉家城闕疑天上,秦地山川似镜中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四回:“又问了问褚一官走过几省,説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,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。”陈毅《重过三峡》诗:“山川壮丽欣重睹,旧梦依稀认血痕。”2.借指景色。唐杜甫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》诗之六:“祇疑淳朴处,自有一山川。”3.指名山大川。《书·舜典》:“望于山川,徧于羣神。”孔传:“九州名山大川,五岳四瀆之属,皆一时望祭之。”4.指名山大川之神。《楚辞·九章·

【实】〔古文〕宲《唐韻》《廣韻》神質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食質切,音失。《說文》實,富也。从宀从貫。貫,貨貝也。《廣韻》誠也,滿也。《增韻》充也,虛之對也。《易·本義》乾一而實,坤二而虛。《孟子》充實之謂美,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。《宋程頤曰》心有主則實,實則外患不能入。又華實。《晉語》華則榮矣,實之不知,請務實乎。《史記·商鞅傳》貌言華也,至言實也。又物成實也。《爾雅·釋草》果臝之、括樓昺疏。實卽子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季春,乃爲麥祈實。《註》謂於含秀求其成也。又品物也。《左傳·莊二十二年》庭實旅百。《註》庭之所實

【壮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側亮切《正韻》側况切,莊去聲。《說文》大也。又彊也,盛也。《爾雅·釋天》八月爲壯。《易·卦名》震上乾下,大壯。《禮·曲禮》三十曰壯。《月令》仲冬之月,冰始壯。又《史記·趙后傳》額上有壯髮。《師古曰》俗呼圭頭是也。又《前漢·食貨志》貝有五種,一曰壯貝。又傷也。《郭璞曰》淮南呼壯爲傷。又醫用艾灸,一灼謂之壯。又側羊切,音莊。亦姓。《晉語》趙子問賢人,得壯馳兹。又《伏滔·望濤賦》宏濤於是鬱起,重流於是電驤。起沙渟而迅邁,觸橫門而克壯。 俗从土作壯,省作壮,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