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饰山园孝理深,万方同感圣人心

崇饰山园孝理深,万方同感圣人心

诗句读音
万方同感圣人心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一侵
拼音: wàn fāngtóng gǎnshèngrén xīn
崇饰山园孝理深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一侵
拼音: chóng shìshān yuánxiàolǐshēn

崇饰山园孝理深,万方同感圣人心释义

【万方】万邦;各方诸侯。《书·汤诰》:“王归自克夏,至于亳,诞告万方。”2.引申指天下各地;全国各地。《汉书·张安世传》:“圣王褒有德以怀万方,显有功以劝百寮,是以朝廷尊荣,天下乡风。”唐杜甫《登楼》诗:“花近高楼伤客心,万方多难此登临。”宋王安石《皇帝还大次憩安之曲乐章》:“有奕明堂,万方时会。”清李渔《奈何天·攅羊》:“看扫靖烽烟,万方寧静。”毛泽东《浣溪沙·和柳亚子先生》词:“一唱雄鷄天下白,万方乐奏有于闐。”3.多方面;多种多样。《文选·宋玉<高唐赋>》:“思万方,忧国害,开贤圣,辅不逮。”李周翰注:“思

【同感】同受感动。汉王充《论衡·顺鼓》:“假令一人击鼓,将耐令社与秦王同感。”2.指同样的感想或感受。鲁迅《三闲集·柔石作<二月>小引》:“大概明敏的读者,所得必当更多于我,而且由读时所产生的诧异或同感,照见自己的姿态的罢?”巴金《春》五:“觉新只在声音里听到了一点点寂寞和忧郁,这就引起了他的同感。”典

【圣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苦骨切,音窟。《說文》汝潁閒謂致力於地曰圣。《揚子·方言》圣圣,致力無餘功貌。○按从土从又。會手把土義。亦作。《字彙》古壞切,音怪,非。又《同文舉要》入又部,訓居也,循也。今作在,合在圣爲一字,因俗怪字作而誤。

【人心】1.人的心地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我亦欲正人心、息邪説、距詖行、放淫辞,以承三圣者。”宋梅尧臣《送怀倅李太傅》诗:“朝骑快马暮可到,风物人心皆故乡。”清姚鼐《仪郑堂记》:“自郑王异术,而风俗人心之厚簿以分。”2.特指善良的心地、良心。如:这个没有人心的家伙。3.指人们的意愿、感情等。《易·咸》:“圣人感人心,而天下和平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音辞》:“人心有所去取,去取谓之好恶。”宋叶梦得《避暑录话》卷上:“所谓人心者,喜怒哀乐之已发者也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九十回:“这么看起来,人心天意,他们两个竟是天配

【崇饰】1.粉饰;夸饰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少皞氏有不才子,毁信废忠,崇饰恶言,靖譖庸回,服谗蒐慝,以诬盛德。”晋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不復广引譬类,崇饰浮辞。苟以夸大为名,更丧忠告之实。”唐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长啸》:“至云太上老君相次传授舜为琴,崇饰过甚,非予所敢闻也。”宋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卷八:“上曰:‘比欲下詔罪己,避寝撤膳,又恐近于崇饰虚名。’”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十篇:“迨裴鉶著书,径称《传奇》,则盛述神仙怪譎之事,又多崇饰,以惑观者。”2.装饰,修饰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高堂隆传》:“崇饰居室

【山园】陵。帝王的坟墓、陵园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:“汉兴,立都长安,徙齐诸田,楚昭、屈、景及诸功臣家於长陵……盖亦以彊干弱支,非独为奉山园也。”颜师古注引如淳曰:“《黄图》谓陵冢为山。”《文选·颜延之<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>》:“南背国门,北首山园;僕人按节,服马顾辕。”吕延济注:“园即山陵也。”宋张淏《云谷杂记》卷二:“今軿车上仙,山园将毕,不可滥九庙而存讳,宜尽復三朝之遗法。”2.园林或园地。《北齐书·文襄帝纪》:“至于才名之士,咸被荐擢,假有未居显位者,皆置之门下,以为宾客,每山园游燕,必见招携。”《周书·

【理】《唐韻》良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兩耳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里。《說文》治玉也。《徐曰》物之脈理,惟玉最密,故从玉。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夏桀之時,金積折廉,璧襲無理。《註》用之煩數,皆鈍而無文。又《說文徐註》治玉治民皆曰理。《書·周官》論道經邦,燮理隂陽。《前漢·循吏傳》政平訟理。又《玉篇》正也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先王疆理天下。《註》理,正也。又《玉篇》道也。《廣韻》義理。《易·繫辭》易而天下之理得矣。《史記·平原君傳》謂公孫龍曰: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。其人理勝於辭,公辭勝於理,辭勝於理,終必受詘。《皇極經世》天下

【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針切,音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桂陽南平,西入營道。又邃也。《增韻》深者,淺之對。《詩·邶風》深則厲,淺則揭。又深微也。《易·繫辭》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。又藏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梓人必深其爪。又衣名。《禮·深衣疏》衣裳相連,被體深邃,故謂之深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後漢博陸郡,隋置深州。《廣輿記》今屬眞定府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禁切,音諗。度淺深曰深。《周禮·地官》以土圭測土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