抽心粔籹轻拖糁,近蔕燕支酽抹腮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近蔕燕支酽抹腮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:上平十六咍 拼音: jìndìyàn zhīyànmǒ|mò|māsāi |
抽心粔籹轻拖糁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: chōuxīnjù nǚqīngtuōsǎn|shēn |
抽心粔籹轻拖糁,近蔕燕支酽抹腮释义
【近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其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巨謹切,音瘽。《玉篇》不遠也。《詩·小雅》會言近止。《易·繫辭》近取諸身。又《廣韻》幾也。言庶幾也。《論語·其庶乎註》庶言近道也。又《韻會》迫也。《易·繫辭》二多譽,四多懼,近也。《註》位偪于君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巨靳切,音覲。《說文》附也。《增韻》親也,近之也。《書·五子之歌》民可近,不可下。又《洪範》是訓是行,以近天子之光。《韻會》凡遠近之近,上聲。附近之近,去聲。又《集韻》居吏切,音記。已也。辭也。《詩·大雅》往近王舅。《註》辭也。
【蔕】《唐韻》都計切,音帝。《玉篇》草木綴實也。《說文》瓜當也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蔕倒茄于藻井。《註》蔕,果鼻也。又《韻會》當蓋切,音帶。草木根也。又《集韻》與同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細故蔕芥,何足以疑。《註》蔕芥,小鯁也。 《正字通》俗作慸。◎按蔕芥之蔕,顏師古音蠆,《唐韻》諸書皆丑邁切,果鼻之蔕,音帝,音帶,古人必有所據,末可非也。
【燕支】。可作红色染料。晋崔豹《古今注·草木》:“燕支,叶似蓟,花似蒲公,出西方。土人以染,名为燕支。中国人谓之红蓝。”《南史·齐纪下·废帝海陵王》:“武帝时以燕支为朱衣,朝士皆服之。”唐卢照邻《和吴侍御被使燕然》:“胡笳《折杨柳》,汉使採燕支。”2.即胭脂。一种红色的颜料。妇女用作化妆品。亦用作国画的颜料。南朝陈徐陵《<玉台新咏>序》:“南都石黛,最发双蛾;北地燕支,偏开两靨。”一本作“燕脂”。唐殷尧藩《吹笙歌》:“伶儿竹声愁绕空,秦女泪溼燕支红。”宋徐铉《稽神录·司马正彝》:“妇人云:‘至都,有好粉、燕支,宜
【酽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魚欠切《集韻》魚窆切《韻會》疑窆切,音驗。《說文》本作醶。酢漿也。《廣韻》酒醋味厚。《增韻》醲也。
【抹】《唐韻》莫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曷切,音末。《廣韻》摩也。《字林》抹摋,滅也。《增韻》塗抹也。亂曰塗,長曰抹。《秦觀詞》山抹微雲。又抹頟,束額飾,如抹也。《唐書·婁師德傳》募猛士討吐蕃,乃戴紅抹頟,來應詔。又古轉月韻,勿發切,音襪。《蘇軾詩》韭芽帶土拳如蕨,膾縷堆盤纖手抹。
【腮】《字彙》俗顋字。
【抽】《唐韻》敕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丑鳩切,音瘳。字重文。《說文》或从由。引也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挈水若抽,其名爲橰。《陸機·文賦》思軋軋其若抽。又拔也,除也。《詩·鄭風》左旋右抽。《傳》抽矢以射。《小雅》楚楚者茨,言抽其棘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讀也。《詩·鄘風》中冓之言,不可讀也。《傳》讀抽也。《箋》抽,猶出也。又收也。《揚子·太經》羣倫抽緒。《註》各收其業,以成歲事也。又《廣韻》通作紬。亦引也。又《集韻》留切,音儔。義同。
【心】《唐韻》息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林切。《說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說以爲火藏。《徐曰》心爲大火,然則心屬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廣韻》訓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。又《釋名》心,纖也。所識纖微無不貫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復卦》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《註》天地以本爲心者也。《正義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動,是以本爲心者也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《註》得氣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氣之本,故巡四時,柯葉無凋攺也,心謂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詩序》情動于中。
【粔籹】古代的一种食品。以蜜和米面,搓成细条,组之成束,扭作环形,用油煎熟,犹今之馓子。又称寒具、膏环。《楚辞·招魂》:“粔籹蜜饵,有餦餭些。”王逸注:“言以蜜和米麵,熬煎作粔籹。”唐刘禹锡《楚望赋》:“投粔籹以鼓檝,豢鱣魴而如牺。”宋陆游《九里》诗:“陌上鞦韆喧笑语,担头粔籹簇青红。”明徐渭《张母八十序》:“而太君者,与其太公竝拊而怜爱之,至则啖以粔籹餦餭,或出果饵入袖中戏剧。”
【轻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去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盈切《正韻》丘京切,音卿。《說文》輕車也。《廣韻》重之對也。又去聲。《廣韻》虛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正切《正韻》丘正切,音慶。《集韻》疾也。《左傳·桓十二年》絞小而輕,輕則寡謀。又《僖三十三年》秦師輕而無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