酬徐正字夤注释

酬徐正字夤注释

【不可同年而语】【可同日而语”。汉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,比权量力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”宋苏轼《朝辞赴定州论事状》:“虽迟速安危小异,然比之常静无心终始不悔如孝文帝者,不可同年而语矣。”清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》:“故摘果於未熟,视已熟不可同年而语。”【
【比权量力】、较量权势和力量的大小。汉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,比权量力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”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:“诚使乡曲之侠,予季次、原宪比权量力,效功於当世,不同日而论矣。”清王韬《变法中》:“设我中国至此时而不一变,安能埒于欧洲诸大国,而与之比权量力也哉!”汉
【度长絜大】谓比量长短大小。汉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,比权量力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称谓》:“当汉氏云亡,天下鼎峙。论王道则曹逆而刘顺,语国祚则魏促而吴长。但以地处函夏,人传正朔,度长絜短,魏实居多。”
【深谋远虑】谓计划周密,考虑深远。汉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深谋远虑,行军用兵之道,非及曩时之士也。”唐杨炯《百泉县令李楚才神道碑》:“辞殷而奉周,背楚而归汉,深谋远虑,即良平无以加也。”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十三:“不怕朱延年很聪明又很调皮,遇到深谋远虑、老练圆滑的徐总经理却总感到局促不安。”亦作“深图远筭”、“深猷远计”。《后汉书·朱祐景丹等传论》:“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职,至使英姿茂绩,委而勿用。然原夫深图远筭,固将有以焉尔。”明李东阳《<桃溪杂稿>序》:“先生好古力践,深猷远计,发而为言者,固其所自立也。”
【云集响应】迅速集合在一起,表示赞同和支持。汉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,天下云集响应,赢粮而景从,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。”汉
【瓮牖绳枢】瓮口作窗户,用绳子缚着门枢。指房屋简陋,家境贫穷。《富尔敦发明轮船弹词》:“富尔敦,初不过,瓮牖绳枢窶人子,到后来,轰轰烈烈一世惊。”亦作“瓮牖桑枢”。桑枢,以桑枝为门轴。元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一折:“我可便望兰堂画阁,剗地着我瓮牖桑枢。”汉
【金城千里】谓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,险固可靠。汉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始皇之心,自以为关中之固,金城千里,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险固》:“四塞以为固,金城千里。”唐王勃《上刘右相书》:“虽復舳艫沸海,旌旗触天,铁山四面,金城千里,亦不能为敌人计矣。”
【不测之渊】1.深渊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三》:“今有人谓臣曰,入不测之渊而必出,不出,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,臣必不为也。”2.以喻危险之地。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夫诸吕用事,大臣专制,然陛下从代乘六乘传驰不测之渊,虽贲育之勇不及陛下。”漢
【因利乘便】凭借有利的形势或条件。汉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因利乘便,宰割天下,分裂河山。”唐徐彦伯《登长城赋》:“当其席卷之初,攻必胜,战必克,因利乘便,追亡逐北。”范文澜《中国通史简编》第三编第五章:“突厥文字借用胡书,回纥曾借用突厥文字,因利乘便,有何不可。”
【追亡逐北】追击败逃的敌人。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:“燕军扰乱奔走,齐人追亡逐北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逊传》:“三道俱进,果衝休伏兵,因驱走之,追亡逐北,径至夹石,斩获万餘。”亦作“追亡逐遁”、“追奔逐北”。《管子·兵法》:“器成教施,追亡逐遁若飘风,击刺若雷电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李恢传》:“於是恢出击,大破之,追奔逐北,南至槃江。”唐温大雅《大唐创业起居注》卷三:“追奔逐北,扫地无遗。”鲁迅《<华盖集>后记》:“又好像楚霸王……追奔逐北的时候,他并不说什么。”
【亡矢遗镞】箭头。比喻军事上的细微损失。汉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秦无亡矢遗鏃之费,而天下诸侯已困矣。”清夏燮《中西纪事·海疆殉难记上》:“若其军士不战,城门不闭,敌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取之者,则寧波之与上海也。”
【囊括四海】;包罗天下。《文选·贾谊<过秦论>》:“有席卷天下,包举宇内,囊括四海之意,并吞八荒之心。”李善注引张晏曰:“括,结囊也。言能苞含天下也。”唐吴兢《贞观政要·纳谏》:“陛下智周万物,囊括四海,令之所行,何往不应?”赵振《说败》:“满人之入关以领有中夏也,自以为臣奴亿兆,囊括四海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