揣摩三教,百行俱来

揣摩三教,百行俱来

诗句读音
揣摩三教平仄:平 平 平 平
拼音: chuǎi mósān jiào
百行俱来平仄:仄 平 平 平
拼音: bǎi xíngjùlái

揣摩三教,百行俱来释义

【揣摩】“揣摹”。1.揣度对方,以相比合。战国时之游说术。揣度国君心思,使游说投合其本旨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﹝苏秦﹞乃夜发书,陈篋数十,得太公《阴符》之谋,伏而诵之,简练以为揣摩。”汉王充《论衡·答佞》:“仪秦,排难之人也,处扰攘之世,行揣摩之术。”宋陆游《南唐书·烈祖纪》:“有徐玠者,事温为金陵行军司马,工揣摩捭闔。”元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贤弟,你是个武将,只晓的相持廝杀的事,却不知揣摩的事。”2.指纵横家之书。宋张载《张子语录》卷中:“詖、淫、邪、遁之辞,古语孰近……遁辞无守,近於揣摩、《説难》。”

【三教】谓夏尚忠,殷尚敬,周尚文,称为“三教”。汉班固《白虎通·三教》:“王者设三教者何……夏人之王教以忠,其失野,救野之失莫如敬;殷人之王教以敬,其失鬼,救鬼之失莫如文;周人之王教以文,其失薄,救薄之失莫如忠。”2.指儒家的施教内容,包括六德、六行、六艺、合称“三德”。汉徐干《中论·治学》:“先王立教官,掌教国子。教以六德,曰智、仁、圣、义、中、和。教以六行,曰孝、友、睦、姻、任、恤。教以六艺,曰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三教备,而人道毕矣。”3.佛教传入我国后,称儒、道、释为“三教”。《北史·周本纪下》:“十二

【百行】各种品行。《诗·卫风·氓》“士之耽兮,犹可説也”汉郑玄笺:“士有百行,可以功过相除。”三国魏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故君子百行,殊途而同致。”《旧唐书·孝友传·刘君良》:“士有百行,孝敬为先。”明高明《琵琶记·几言谏父》:“妾岂爱一身,误君百行。”清王夫之《读四书大全说·论语·阳货篇四》:“五常百行,何一而不以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行之?五常百行,道也。”

【俱】《唐韻》舉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恭于切,音拘。皆也。《孟子》父母俱存。又偕也,具也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道可載而與之俱也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孔子適周,魯君與之一乗車,兩馬,一豎子俱。又姓。南凉將軍俱延,唐江州監軍俱文珍。

【来】〔古文〕徠《廣韻》落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郞才切,賴平聲。至也,還也,及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。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又《公羊傳·隱五年》公觀魚於棠,登來之也。《註》登讀爲得,齊人謂求得爲登來。又玄孫之子曰來孫。又麥名。《詩·周頌》貽我來牟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作飴我釐麰。亦作。又呼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來瞽令臯舞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洛代切,音賚。撫其至日來。《孟子》放勳曰:勞之來之。又叶鄰奚切,音離。《詩·邶風》莫往莫來,悠悠我思。《素問》恬澹虛無,眞氣從之。精神守內,病安從來。又叶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