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涵远色明丹篆,钟冒岚烟入翠微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窗涵远色明丹篆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1hányuǎn|yuànsèmíngdān zhuàn |
钟冒岚烟入翠微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zhōngmào|mòlán yānrùcuì wēi |
窗涵远色明丹篆,钟冒岚烟入翠微释义
【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楚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初江切。與牕同。《說文》本作囪。在牆曰牖,在戸曰囪。或作窗。《釋名》窗,聰也。於外窺內爲聰明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四旁雨夾窗。《註》助戸爲明。亦作牕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麤叢切,音怱。通孔也,竈突也。 《韻會》案集韻,麤叢切,類篇韻補俱同。或作牕。《鮑昭·玩月詩》蛾眉蔽珠櫳,玉鉤隔銷。三五二八時,千里與君同。《陶潛詩》有酒有酒,閒飮東牕。願言懷人,舟車靡從。則字合又於東韻收入。
【涵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南切,音含。《說文》水澤多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涵,沉也。楚郢以南曰涵,或曰潛。又容也。《詩·小雅》僭始旣涵。又《集韻》胡纔切,音咸。詩小雅鄭康成讀。又《廣韻》胡感切,音頷。《玉篇》沒也。一曰水入船。 《集韻》或从圅作,从岑作涔。
【远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雲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雨阮切,爰上聲。《說文》遼也。《廣韻》遙遠也。《正韻》指遠近定體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于願切《正韻》于怨切,爰去聲。《正韻》遠之也。遠近之遠上聲,如《詩》其人則遠之類。遠離之遠去聲,如《論語》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。又叶于員切,音淵。《詩·小雅》爾之遠矣,民胥然矣。 俗作逺。
【色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所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殺測切,音嗇。《說文》顏氣也。人之憂喜,皆著於顏,故謂色爲顏氣。《禮·玉藻》色容莊。《汲冢周書》喜色油然以出,怒色厲然以侮,欲色嫗然以愉,懼色薄然以下,憂悲之色瞿然以靜。《後漢·嚴光傳》帝思其賢,乃令以物色訪之。《註》以形貌求之也。又采色。《書·臯陶謨》以五采彰施于五色。《註》五色,靑黃赤白黑也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五色比象,昭其物也。又色慾。《書·五子之歌》內作色荒。《傳》色,女色。《禮·坊記》諸侯不下漁色,故君子遠色,以爲民紀。又物景亦曰色。《莊子·盜跖篇》車馬有行色
【明】〔古文〕朙《廣韻》武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鳴。《說文》照也。《易·繫辭》日月相推,而明生焉。《又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《疏》日月中時,徧照天下,無幽不燭,故云明。《史記·歷書》日月成,故明也。明者,孟也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大明終始。《疏》大明,曉乎萬物終始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天下文明。《疏》有文章而光明。又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疏》照臨四方謂之明。又《書·舜典》黜陟幽明。《傳》升進其明者。又《書·太甲》視遠惟明。《疏》謂監察是非也。又《洪範》視曰明。《傳》必淸審。又《詩·小雅》祀事孔明。《
【丹篆】用朱砂书写的篆文。《隋书·潘徽传》:“至于采标緑错,华垂丹篆,刑名长短,儒墨是非。”2.指仙道之书或符箓。旧题唐柳宗元《龙城录·韩退之梦吞丹篆》:“退之常説,少时梦人与丹篆一卷,令强吞之。”唐杜牧《赠朱道灵》诗:“刘根丹篆三千字,郭璞青囊两卷书。”典
【冒】〔古文〕 《唐韻》莫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報切,音耄。《說文》蒙而前也。从冃目,以物自蒙而前也。謂貪冒若目無所見也。《前漢·翟方進傳》冒濁苟容。《註》師古曰:貪蔽也。《食貨志》舉陵夷廉恥相冒。《註》冒,蔽也。又假稱曰冒。《前漢·衞靑傳》冒姓衞氏。《註》冒爲假稱,若人首之有覆冒也。又所以覆其首。《前漢·雋不疑傳》著黃冒。又《玉篇》覆也,食巾也。又與媢通。《正韻》忌也。《書·秦誓》冒嫉以惡之。又通作瑁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天子執冒四寸,以朝諸侯。《註》名玉。曰冒者,言德能覆天下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
【岚烟】犹岚气。唐刘长卿《望龙山怀道士许法稜》诗:“嵐烟瀑水如向人,终日迢迢空在眼。”清周亮工《粤客过延津将往秣陵》诗:“五载嵐烟迷越岭,六朝草色醉吴江。”
【入】《唐韻》人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日汁切《正韻》日執切,任入聲。《說文》內也。《玉篇》進也。《禮·少儀》事君,量而後入。《檀弓》孟獻子比御而不入。《註》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,猶不入寢也。又《春秋·隱二年》莒人入向。《定六年》於越入吳。《傳》造其國都曰入,弗地曰入。《註》謂勝其國邑,不有其地也。入者,逆而不順,非王命而入人國也。又《廣韻》納也,得也。又《增韻》沒也。又《楞嚴經》六入謂六塵,卽眼入色,耳入聲也。又《敎坊記》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。漢典考證:〔《檀弓》孟子比御而不入。〕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。 考
【翠微】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。《尔雅·释山》:“未及上,翠微。”郭璞注:“近上旁陂。”郝懿行义疏:“翠微者……盖未及山顶孱颜之间,葱鬱葐蒀,望之谸谸青翠,气如微也。”唐李白《赠秋浦柳少府》诗:“摇笔望白云,开帘当翠微。”宋司马光《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》:“八水三川路渺茫,翠微深处白云乡。”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十一》:“地当山之翠微,深崖坠壑,尚在其下,不觉其为幽閟;乱峯小岫,初环於上,不觉其为孤高。”郁达夫《题画》诗之一:“藜杖意行闻午鷄,人家住在翠微西。”2.泛指青山。唐高适《赴彭州山行之作》诗:“峭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