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楚凌波明振鹭,翩翩遵渚洁飞鸿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楚楚凌波明振鹭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chǔ chǔlíng bōmíngzhèn lù |
| 翩翩遵渚洁飞鸿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piān piānzūnzhǔ2fēi hóng |
楚楚凌波明振鹭,翩翩遵渚洁飞鸿释义
【楚楚】1.鲜明貌。《诗·曹风·蜉蝣》:“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”毛传:“楚楚,鲜明貌。”唐白居易《早朝》诗:“翩翩稳鞍马,楚楚健衣裳。”2.谓清晰。清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九:“﹝道士﹞则取席上诸拌盂盌盎之类,十五累之,举而大嚼,如嚼冰雪,齿声楚楚可听也。”3.蕃茂貌。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:“楚楚者茨,言抽其棘。”朱熹集传:“楚楚,盛密貌。”清赵翼《园居》诗之三:“微雨过林端,楚楚出新碧。”4.排列整齐貌。清王韬《淞滨琐语·李延庚》:“亭中棐几湘帘,笔牀砚匣,位置楚楚。”清俞樾《茶香室续钞·祝培之画》:“箱笼二十,楚楚排
【凌波】在水上行走。汉庄忌《哀时命》:“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,又无羽翼而高翔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博喻》:“骋逸策迅者,虽遗景而不劳;因风凌波者,虽济危而不倾。”唐骆宾王《櫂歌行》:“写月图黄罢,凌波拾翠通。”宋洪迈《夷坚丁志·临邛李生》:“乃携手凌波而度,径入山寺中。”清纳兰性德《点绛唇·咏风兰》词:“凌波欲去,且为东风住。”朱自清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:“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,画舫凌波的光景了。”2.指波涛。《文选·曹植<与吴季重书>》:“若夫觴酌凌波在前,簫筠发音於后,足下鹰扬其体,凤观虎视,谓萧曹不足儔,
【明】〔古文〕朙《廣韻》武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鳴。《說文》照也。《易·繫辭》日月相推,而明生焉。《又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《疏》日月中時,徧照天下,無幽不燭,故云明。《史記·歷書》日月成,故明也。明者,孟也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大明終始。《疏》大明,曉乎萬物終始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天下文明。《疏》有文章而光明。又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疏》照臨四方謂之明。又《書·舜典》黜陟幽明。《傳》升進其明者。又《書·太甲》視遠惟明。《疏》謂監察是非也。又《洪範》視曰明。《傳》必淸審。又《詩·小雅》祀事孔明。《
【振鹭】《诗·周颂·振鹭》:“振鷺于飞,于彼西雝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有振振然絜白之鷺鸟往飞也……美威仪之人臣而助祭王庙亦得其宜也。”又《鲁颂·有駜》:“振振鷺,鷺于下。”毛传:“鷺,白鸟也,以兴絜白之士。”郑玄笺:“絜白之士羣集於君之朝。”后因以“振鷺”喻在朝的操行纯治的贤人。宋王禹偁《送郝校书从事相州》诗:“金臺莫作多时计,非久应归振鷺行。”明高启《送前进士夏尚之归宜春》诗:“故国归鸿少,新朝振鷺多。”参见“振振”。
【翩翩】轻快貌。《易·泰》:“六四,翩翩,不富以其邻,不戒以孚。”程颐传:“翩翩,疾飞之貌。”《诗·小雅·四牡》:“翩翩者鵻,载飞载下,集于苞栩。”朱熹集传:“翩翩,飞貌。”唐白居易《燕诗示刘叟》:“梁上有双燕,翩翩雄与雌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丐仙》:“即有青鸞黄鹤,翩翩自日中来,啣壶啣盃,纷置案上。”2.行动轻疾貌。三国魏曹植《芙蓉池》诗:“逍遥芙蓉池,翩翩戯轻舟。”唐王昌龄《从军行》之一:“虏骑猎长原,翩翩傍河去。”元麻革《短歌行送秦人薛微之》:“翩翩有客来,老面黑於铁。”魏巍《东方》第四部第二一章:“晨风
【遵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將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蹤倫切《等韻》祖倫切,音嶟。《說文》循也。《詩·周南》遵彼汝墳。又《廣韻》率也,行也。習也。《書·洪範》遵王之路,遵王之道。《儀禮·鄕射禮》大夫有遵者則入門左。《註》言鄕之爲大夫者,能以禮樂化其民,使遵法之,故曰遵者。又叶徂全切,音牋。《李尤·德陽殿賦》曰若炎唐,稽古作先。於赫聖漢,抗德以遵。
【渚】《唐韻》章與切《玉篇》之與切,音煮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常山中丘逢山,東入湡。又《爾雅·釋水》小洲曰渚。《釋名》渚,遮也。能遮水使旁迴也。《詩·召南》江有渚。《傳》水岐成渚。《釋文》引韓詩:一溢一否曰渚。漢典考證:〔《詩·召南》江有渚。《傳》水岐曰渚。〕 謹照原文曰渚改成渚。〔《韓詩外傳》一溢一否曰渚。〕 謹按此韓詩章句非韓詩外傳,今改爲釋文引韓詩。 考證:〔《詩·召南》江有渚。《傳》水岐曰渚。〕 謹照原文曰渚改成渚。〔《韓詩外傳》一溢一否曰渚。〕 謹按此韓詩章句非韓詩外傳,今改爲釋文引韓詩。
【洁】《廣韻》居質切《集韻》激質切,音吉。《玉篇》水也。一曰水名。(潔)《唐韻》古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吉屑切,音結。淸也。《廣韻》經典用絜。《儀禮·宗人》舉鼎鼏告絜。又《新書·道術篇》厚志隱行謂之潔。 《集韻》或作洯。亦省作。
【飞鸿】1.指画有鸿雁的旗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前有车骑,则载飞鸿。”孔颖达疏:“鸿,鸿鴈也。鴈飞有行列,与车骑相似,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,则画鸿於旌首而载之,使众见而为防也。”2.虫名。《逸周书·度邑》:“发之未生,至于今六十年,夷羊在牧,飞鸿过野。”3.飞行着的鸿雁。汉马融《长笛赋》:“尔乃听声类形,状似流水,又象飞鸿。”南朝宋鲍照《数诗》:“四牡曜长路,轻盖若飞鸿。”清龚自珍《点绛唇》词:“目送飞鸿,影入长天灭。”4.指音信。唐韩愈《祭窦司业文》:“自视雏鷇,望君飞鸿,四十餘年,事如梦中。”《二十年目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