垂垂当莫景,每每忆同参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垂垂当莫景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:上三十八梗 拼音: chuí chuídāng|dàngmò|mùjǐng|yǐng |
每每忆同参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měi měiyìtóng cān |
垂垂当莫景,每每忆同参释义
【垂垂】。唐杜甫《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》诗:“江边一树垂垂发,朝夕催人自白头。”元耶律楚材《和渔阳赵光祖》诗之二:“十年叹我垂垂老,万里怜君得得来。”苏曼殊《住西湖白云禅院》诗:“斋罢垂垂浑入定,菴前潭影落疎鐘。”朱自清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:“夜幕垂垂地下来时,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。”2.缓慢貌。宋岳飞《过张溪赠张完》诗:“花下少年应笑我,垂垂羸马访高人。”3.低垂貌。唐薛能《盩厔官舍新竹》诗:“心觉清凉体似吹,满风轻撼叶垂垂。”宋张孝祥《浣溪沙》词:“宫柳垂垂碧照空,九门深处五云红。”清洪昇《长生
【当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都郞切,黨平聲。《說文》田相値也。从田,尚聲。又《玉篇》任也。《論語》當仁不讓於師。《晉語》夫幸,非福非德不當雍。《註》當,猶任也。又《廣韻》敵也。《禮·王制》次國之上卿,位當大國之中,中當其下,下當其上大夫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傳》學兵法,言兵事,以天下莫能當。又直也。《禮·內則》妻不在,妾御莫敢當夕。又遇也。《左傳·昭七年》聖人有明德者,若不當世,其後必有達人。《禮·曲禮》當食不歎。又適可也。《易·履卦》夬履貞厲,位正當也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逢滑當公而進。《註》當公
【莫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慕各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末各切,音寞。《韻會》無也,勿也,不可也。《易·繫辭》莫之與,則傷之者至矣。又定也。《詩·大雅》監觀四方,求民之莫。又謀也。《詩·小雅》秩秩大猷,聖人莫之。又《博雅》强也。《論語》文莫吾猶人也。《晉書·欒肇·論語駁曰》燕齊謂勉强爲文莫。《揚子·方言》侔莫,强也,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。《淮南子·謬稱訓》猶未之莫與。《註》莫,勉之也。又削也。《管子·制分篇》屠牛垣,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。又《博雅》莫莫,茂也。《詩·周南》維葉莫莫。《註》莫莫,茂密之貌。又《莊子·逍遙遊》廣莫之
【每每】草盛貌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听舆人之诵曰:‘原田每每,舍其旧而新是谋。’”杜预注:“喻晋军美盛,若原田之草每每然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每,亡回反。又梅对反。”2.常常;屡次。晋陶潜《杂诗》之五:“值欢无復娱,每每多忧虑。”唐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行舟之中往往有题僕诗者,士庶、僧徒、孀妇、处女之口每每有咏僕诗者。”元无名氏《马陵道》楔子:“他两个每每要下山去进取功名,今日是个吉日良辰,贫道都唤出来,问他志向如何。”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一:“这黄角树每每爱寄生在别的大树上。”3.每逢,每次。唐封演《封氏
【忆】《廣韻》於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乙力切《正韻》伊昔切,音抑。念也,思也,記也。《古詩》下有長相憶。 《增韻》古作意,誤。
【同参】参与。《南史·沉演之传》:“景仁寻卒,乃以后军长史范曄为左卫将军;与演之对掌禁旅,同参机密。”2.佛教语。谓共同参谒一师。亦为同事一师之佛教徒之互称。宋王安石《驴》诗之一:“临路长鸣有真意,盘山弟子久同参。”《景德传灯录·令遵禅师》:“勤曰:‘吾久侍丹霞,今既垂老,倦于提诱,汝可往謁翠微,彼即吾同参也。’”端木蕻良《科尔沁旗草原》十六:“于是供主便向大家感谢的施礼说:‘同参的摄照!’”3.共同参悟研究。宋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卷上:“禪宗论云间有三种语:其一为随波逐浪句,谓随物应机,不主故常;其二为截断众流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