蠢蠢潢池皆赤子,埋轮何必问狐狸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蠢蠢潢池皆赤子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chǔn chǔnhuáng chíjiēchì zǐ |
埋轮何必问狐狸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mái lúnhé bìwènhú lí |
蠢蠢潢池皆赤子,埋轮何必问狐狸释义
【蠢蠢】《左传·昭公二十四年》:“今王室实蠢蠢焉,吾小国惧矣。”杜预注:“蠢蠢,动扰貌。”唐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常兵时曲,军士蠢蠢;既翦陵云,蔡卒大窘。”2.无礼义貌。《楚辞·刘向<九叹·惜贤>》:“盪渨涹之姦咎兮,夷蠢蠢之溷浊。”王逸注:“蠢蠢,无礼义貌也。言己欲盪涤谗佞污秽之臣,以除姦恶,夷灭贪残无礼义之人也。”清王韬《淞滨琐话·倪幼蓉》:“观此蠢蠢者,岂得为人类哉?”3.众多而杂乱貌。晋郭璞《蜜蜂赋》:“嗟物品之蠢蠢,惟贞虫之明族。”唐寒山《诗》之三○三:“三界人蠢蠢,六道人茫茫。”4.蠕动貌。南朝宋刘敬叔
【潢池】1.池塘。明唐顺之《海上凯歌赠汤将军》诗之二:“自咤一身都是胆,欲将巨海作潢池。”2.见“潢池弄兵”。
【皆】《唐韻》古諧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諧切,音街。《說文》俱詞也。《小爾雅》同也。《易·解卦》雷雨作,而百果草木皆甲坼。鄭康成讀皆如懈,非。又《字彙補》居之切,音箕。《前漢·孟喜傳》箕子者,萬物方荄茲也。《師古註》荄,音皆。古皆荄與箕音同。又叶舉里切,音几。《詩·周頌》以治百禮,降福孔皆。《傳》皆,遍也。與偕通。《荀勗東西廂歌》降福孔偕。 《說文》白字兩見,一在自部,自部之白,疾二切,卽自字。皆字載自部中,則應从白。《集韻》或作皆,非。
【赤子】。《书·康诰》:“若保赤子,惟民其康乂。”孔颖达疏:“子生赤色,故言赤子。”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。”颜师古注:“赤子,言其新生未有眉髮,其色赤。”清李慈铭《越缦堂读书记·槎庵小乘》:“尺字古通用赤……赤子者谓始生小儿仅长一尺也。”2.比喻百姓,人民。《汉书·循吏传·龚遂》:“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,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。”宋胡铨《上高宗封事》:“祖宗数百年之赤子,尽为左衽。”清刘大櫆《祭尹少宰文》:“泰山乔狱,忽然崩摧。斯文何托,赤子畴依?”
【埋轮】1.埋车轮于地,以示坚守。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是故方马埋轮,未足恃也。”曹操注:“方,缚马也;埋轮,示不动也。”清顾炎武《海上》诗:“埋轮拗鏃周千亩,蔓草枯杨汉二京。”2.东汉顺帝时,大将军梁冀专权,朝政腐败。汉安元年(公元142年)选派张纲等八人巡视全国,纠察吏治,馀人皆受命之部,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,曰:“豺狼当路,安问狐狸!”遂上书弹劾梁冀,揭露其罪恶,京都为之震动。事见《后汉书·张纲传》。后以“埋轮”为不畏权贵,直言正谏之典。南朝梁沉约《奏弹王源》:“虽埋轮之志,无屈权右;而狐鼠微物,亦蠹大猷。
【何必】1.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年钧择贤,义钧则卜,古之道也。非适嗣,何必娣之子?”三国魏嵇康《秀才答》诗之三:“都邑可优游,何必栖山原?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一六:“若既知悔,后次改便了,何必常常恁地悔!”巴金《灭亡》第十章:“你还有很长的时间,又何必急急于一时呢?”2.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必。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语资》:“歷城房家园,齐博陵君豹之山池,其中杂树森竦,泉石崇邃……公语参军尹孝逸曰:‘昔季伦金谷山泉,何必踰此?’”唐张祜《题孟处士宅》诗:“高才何必贵?下位不妨贤。”
【问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亡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文運切,聞去聲。《說文》訊也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好問則裕。《詩·邶風》問我諸姑,遂及伯姊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聘問也。《儀禮·聘禮》小聘曰問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時聘曰問。又《秋官·大行人》閒問以諭諸侯之志。《又》凡諸侯之邦交,歲相問也。又《正字通》古謂遺曰問。《詩·鄭風》雜佩以問之。《傳》問,遺也。《禮·曲禮》凡以苞苴簞笥問人者。《左傳·哀二十六年》衛侯使以弓問子貢。又訊罪曰問。《詩·魯頌》淑問如臯陶。《註》淑,善。問,訊囚也。又命也。《左傳·莊八年》期戍,公問
【狐狸】1.兽名。狐和狸本为两种动物。后合指狐。常喻奸佞狡猾的坏人。《东观汉记·张纲传》:“侍御史张纲独埋轮于雒阳都亭,曰:‘豺狼当道,安问狐狸!’”唐杜甫《久客》诗:“狐狸何足道,豺虎正纵横。”《说岳全传》第十三回:“得意狐狸强似虎,败翎鸚鵡不如鸡。”袁静《红色交通线》第二回:“徐耀明真像个老狐狸。”2.犹花招。喻狡猾的手段。曲波《桥隆飙》一:“你不要给我耍狐狸!笑面虎,花脸狼,我都见过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