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到人家齐上冢,纸钱蒿里白皑皑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春到人家齐上冢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拼音: chūndàorén1|0|0qí|jì|zī|zhāishàng zhǒng |
纸钱蒿里白皑皑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zhǐ qiánhāo lǐbái ái ái |
春到人家齐上冢,纸钱蒿里白皑皑释义
【春】〔古文〕萅旾《廣韻》昌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樞倫切,蠢平聲。《爾雅·釋天》春爲靑陽。《註》氣淸而溫陽。《周禮·春官·宗伯疏》春者出生萬物。《公羊傳·隱元年》春者何,歲之始也。《註》春者,天地開闢之端,養生之首,法象所出。昏斗指東方曰春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東方木主春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陽氣動物,於時爲春。春,蠢也。物蠢生,廼動運。又姓。《何氏姓苑》春申君黃歇之後。又酒名。《唐國史補》酒有郢之富水春,烏程之若下春,滎陽之上窟春,富平之石東春,劒南之燒春。又花名。《花木考》鸎粟別種名麗春。又《集韻》尺尹切,音蠢。《周
【到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都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刀號切,音倒。《爾雅·釋詁》到,至也。《疏》到者,自遠而至也。《詩·大雅》靡國不到。又姓。《韻會》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。
【人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如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《釋名》人,仁也,仁生物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德,隂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又一人,君也。《書·呂》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又予一人,天子自稱也。《湯誥》嗟爾萬方有衆,明聽予一人誥。又二人,父母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,有懷二人。又左人,中人,翟國二邑。又官名。《周禮》有庖人,亨人,漿人,凌人之類。又楓人,老楓所化,見《朝野僉載》。又蒲人,艾人,見《歲時記》。又姓。明人傑。又左人,聞人,俱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如延
【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牙切,音加。《說文》家居也。《爾雅》戸牖之閒謂之扆。其內謂之家。《詩·周南》宜其室家。《註》家謂一門之內。又婦謂夫曰家。《孟子》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。又一夫受田百畝,曰夫家。《周禮·地官》上地家七人,中地家六人,下地家五人。《註》有夫有婦,然後爲家。又大夫之邑曰家,仕於大夫者曰家臣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大夫皆富,政將在家。又天家,天子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無外,以天下爲家。又居其地曰家。《史記·陸賈傳》以好畤田地,善往家焉。又著述家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表章六經
【齐】〔古文〕亝《唐韻》徂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前西切,音臍。《說文》禾麥吐穗上平也。《註》徐鍇曰:生而齊者,莫如禾麥。又《玉篇》整也。《正韻》無偏頗也。《荀子·富國篇》必將修禮以齊朝,正法以齊官,平政以齊民。《註》齊,整也。又等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世家子弟富人,或鬭雞走狗馬,弋獵博戲,亂齊民。《註》如淳曰:齊,等也。無有貴賤,謂之齊民。又《正韻》莊也,肅也。《左傳·文二年》子雖齊聖,不先父食。《註》齊,肅也。又正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人之齊聖。《註》中正通知之人也。《朱傳》齊,肅也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殷齊,中也
【上冢】上冢”。亦作“上塚”。指首辅,朝廷大臣。宋宋祁《贺孔谏议上任启》:“干将沃若,式观上冢之容;粉米襜如,更重趋庭之训。”亦作“上塚”。上坟,扫墓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留侯死,并葬黄石,每上冢伏腊,祠黄石。”宋庄绰《鸡肋编》卷上:“寒食日上冢,亦不设香火,纸钱挂於塋树。”元萨都剌《崔镇阻风有感》诗:“逆风吹河河倒行,阻风时节近清明,南人北人俱上塜,桃花杏花飞满城。”清曹寅《西轩赋送南村还京》诗之二:“连鑣双使节,上塜一迴车。”典
【纸钱】祭祀时焚化给死人或鬼神当钱用的纸片。亦可望空抛撒或悬挂墓地。形状有圆形方孔如铜钱者,也有纸上打些钱形的。据《新唐书·王璵传》记载,汉以来丧葬者埋钱于墓圹中,称瘗钱,魏晋以后则演变为用纸钱。唐张籍《北邙行》:“寒食家家送纸钱,乌鳶作窠衔上树。”《宋史·寇準传》:“县人皆设祭哭於路,折竹植地,挂纸钱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一回:“新年初一日,叫他到坟上烧纸钱去。”陈毅《梅岭三章》诗之二:“后死诸君多努力,捷报飞来当纸钱。”亦称“纸铜钱”。清洪昇《长生殿·哭像》:“叠金银山百座,化幽冥帛万张。纸铜钱,怎买得天仙降?
【蒿里】1.古挽歌名。晋崔豹《古今注·音乐》:“《薤露》、《蒿里》,并丧歌也。出田横门人。横自杀,门人伤之,为之悲歌,言人命如薤上之露,易晞灭也;亦谓人死魂魄归於蒿里……至孝武时,李延年乃分为二曲,《薤露》送王公贵人,《蒿里》送士大夫庶人,使挽柩者歌之,世呼为挽歌。”明徐霖《绣襦记·歌郎竞技》:“歌声悽愴称独步,《蒿里》与《薤露》,号泣於旻天,遑遑子求父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褚生》:“刘命之歌,为歌《蒿里》。”2.本为山名,相传在泰山之南,为死者葬所。因以泛指墓地;阴间。《汉书·广陵厉王刘胥传》:“蒿里召兮郭门
【白皑皑】形容非常洁白。唐岑参《望秦岭微雨作贻友人》诗:“崖口悬瀑流,半空白皑皑。”巴金《将军集·五十多个》:“望过去前面白皑皑的一片,山脚下有些人家也被雪掩盖了。”魏巍《东方》第三部第十四章:“周仆大步赶过去,见雪地里站着三个人,浑身上下都是雪,像三尊白皑皑的石膏像一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