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暖秋凉人半醉,安车尘尾闲从事

春暖秋凉人半醉,安车尘尾闲从事

诗句读音
春暖秋凉人半醉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
韵脚:去六至
拼音: chūnnuǎnqiū liángrénbànzuì
安车尘尾闲从事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ān chēchénwěi|yǐxiáncóng shì

春暖秋凉人半醉,安车尘尾闲从事释义

【春】〔古文〕萅旾《廣韻》昌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樞倫切,蠢平聲。《爾雅·釋天》春爲靑陽。《註》氣淸而溫陽。《周禮·春官·宗伯疏》春者出生萬物。《公羊傳·隱元年》春者何,歲之始也。《註》春者,天地開闢之端,養生之首,法象所出。昏斗指東方曰春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東方木主春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陽氣動物,於時爲春。春,蠢也。物蠢生,廼動運。又姓。《何氏姓苑》春申君黃歇之後。又酒名。《唐國史補》酒有郢之富水春,烏程之若下春,滎陽之上窟春,富平之石東春,劒南之燒春。又花名。《花木考》鸎粟別種名麗春。又《集韻》尺尹切,音蠢。《周

【暖】《廣韻》同。《禮·月令》行春令則暖風來至。《楚辭·天問》何所冬暖。又《集韻》許元切,音暄。柔貌。《莊子·徐無鬼》有暖姝者。《音義》吁爰反。柔貌。又《集韻》火遠切,音咺。義同。

【秋凉】“秋凉”。1.秋季天气凉爽。亦指秋凉季节。《汉书·龚胜传》:“方盛夏暑热,胜病少气,可须秋凉乃发。”唐姚合《武功县中作》诗之九:“秋凉送客远,夜静咏诗多。”鲁迅《故事新编·采薇》:“只有伯夷最不留心闲事,秋凉到了,他又老的很怕冷,就整天的坐在阶沿上晒太阳,纵使听到匆忙的脚步声,也决不抬起头来看。”2.指秋天的寒气。徐志摩《客中》诗:“浓阴里有一只过时的夜莺;她受了秋凉,不如从前浏亮。”见“秋凉”。典

【人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如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《釋名》人,仁也,仁生物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德,隂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又一人,君也。《書·呂》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又予一人,天子自稱也。《湯誥》嗟爾萬方有衆,明聽予一人誥。又二人,父母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,有懷二人。又左人,中人,翟國二邑。又官名。《周禮》有庖人,亨人,漿人,凌人之類。又楓人,老楓所化,見《朝野僉載》。又蒲人,艾人,見《歲時記》。又姓。明人傑。又左人,聞人,俱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如延

【半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博漫切,般去聲。《說文》物中分也。从八从牛。牛爲物大,可以分也。《易·繫辭》思過半矣。《禮·學記》不善學者,師勤而功半。《韓非子·內儲篇》疑也者,以爲可者半,不可者半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普半切,音泮。大片也。《前漢·李陵傳》令軍士人持二升糒,一半冰。《註》師古曰:半,讀曰判。判,大片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眠切,音鞭。《道藏謌》遊雲落太陽,颰景凌三天。千秋似淸旦,萬歲猶日半。

【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將遂切,音檇。《正韻》爲酒所酣曰醉。《書·酒誥》德將無醉。《詩·大雅》旣醉以酒。又心醉。《莊子·應帝王》列子見之而心醉。《文中子·事君篇》心醉六經。又骨醉。《唐書·武后紀》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,囚之,武氏置二人釀甕中,曰令二姬骨醉。又心和神全曰醉。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通于大和者,惛若純醉而甘臥以遊其中,不知其所由也。又《字彙補》醉李,地名。與檇李同。《公羊傳·定十四年》於越敗吳于醉李。又《字彙補》精崔切,音嶉。《李世澤·韻圖》醉字有平去二音。 《說文》醉,卒也。卒其度量

【安车】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。古车立乘,此为坐乘,故称安车。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。高官告老还乡或徵召有重望的人,往往赐乘安车。安车多用一马,礼尊者则用四马。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:“安车,彫面鷖总,皆有容盖。”郑玄注:“安车,坐乘车。凡妇人车皆坐乘。”《汉书·张禹传》:“为相六岁,鸿嘉元年,以老病乞骸骨,上加优再三乃听许。赐安车駟马,黄金百斤,罢就第。”晋皇甫谧《高士传·韩康》:“桓帝时,乃备元纁安车以聘之。使者奉詔造康,康不得已,乃佯许诺,辞安车,自乘柴车冒晨先发。”宋司马光《王侍郎挽辞》诗之二:“清朝解鸣

【尘】《字彙補》古文塵字。註詳土部十一畫。(塵)〔古文〕尘《唐韻》直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池鄰切,音。埃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久也。謂塵垢稽久也。《詩·小雅》無將大車,祗自塵兮。《後漢·班固傳》風伯淸塵。《拾遺記》石虎起樓四十丈,異香爲屑,風起則揚之,名芳塵。《嶺南表異錄》犀角爲簪梳,塵不著髮,名辟塵犀。又淫視爲遊塵,見《穀梁序疏》。又明窻塵,丹砂,藥名。《李白·草創大還詩》髣髴明窻塵。又《梵書·圓覺經》根塵虛妄。《註》根塵,六根之塵,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心、意。又《列仙傳》麻姑謂王方平曰:見東海三變爲桑田,今

【尾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無匪切《韻會》武匪切,音委。《說文》微也。从倒毛在尸後。《玉篇》鳥獸魚蟲皆有之。又末後稍也。《易•未濟》狐濡其尾。《書•君牙》若蹈虎尾。又《詩•邶風》瑣兮尾兮,流離之子。《註》瑣,細。尾,末也。又《戰國策》王若能爲此尾。《註》終也。又東方星名,十八度尾爲大辰。又次名。《禮•月令》日月會於鶉尾,斗建申之辰也。又底也。《爾雅•釋水》瀵大出尾下。《註》尾猶底也。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。瀵猶灑散也。又《書•堯典》仲春鳥獸孶尾。《註》乳化曰孳,交接曰尾,因物之生育,驗其氣之和也。又陪

【从事】1.行事;办事。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黽勉从事,不敢告劳。”汉班彪《北征赋》:“达人从事,有仪则兮。”宋苏轼《应诏论四事状》:“伏见熙寧中,天下以新法从事。”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:“章宗以仆散揆领行省于南京(开封),便宜从事。”2.参与做(某种事情);致力于(某种事情)。《论语·泰伯》:“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。”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时雨既至,挟其枪、刈、耨、鎛,以旦暮从事於田野。”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梦幻·注苏诗》:“告养回籍,从事苏诗,罗百氏之説,以证王、施、查三家之讹。”老舍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