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褒贬例,名器重双全
春秋褒贬例,名器重双全释义
【名】《唐韻》武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彌幷切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詺。《說文》自命也。从口从夕。夕者,冥也。冥不相見,故以口自名。《玉篇》號也。《廣韻》名字也。《春秋·說題》名,成也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九月丁卯,子同生,公問名于申繻。對曰:名有五,有信,有義,有象,有假,有類。又自呼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父前子名,君前臣名。又呼人之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世婦。又名譽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。又《春秋·說題》名,大也。《書·武成》告于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。《疏》山川大,乃有名,名大互言之耳。又名號也。《儀
【器重】看重;重视。《汉书·冯野王传》:“野王虽不为三公,甚见器重,有名当世。”《旧唐书·崔玄暐传》:“少有学行,深为叔父秘书监行功所器重。”《明史·张居正传》:“嘉靖二十六年,居正成进士,改庶吉士。日讨求国家典故。徐阶辈皆器重之。”茅盾《动摇》十:“我看这个人完全是投机分子。史俊那么器重他,想来可笑。”2.才能。《北史·序传》:“﹝李冲﹞少孤,为承训养。承常言,此儿器重非恒,方为门户所寄。”3.犹质朴,厚重。《梁书·冯道根传》:“微时不学,既贵,粗读书,自谓少文,常慕周勃之器重。”汉
【双全】两方面俱完备。唐杜甫《哭韦大夫之晋》诗:“《春秋》褒贬例,名器重双全。”唐张籍《和令狐尚书平泉东庄近居李仆射》:“探幽皆一絶,选胜又双全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这等才貌双全的一个安公子,他还恐怕我有个不愿意。”
【春秋】春季与秋季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春秋教以《礼》《乐》,冬夏教以《诗》《书》。”晋陶潜《移居》诗之二:“春秋多佳日,登高赋新诗。”沈从文《从文自传·我所生长的地方》:“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,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,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。”2.指春秋两季的祭祀。《国语·楚语上》:“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,请为‘灵’若‘厉’。”韦昭注:“春秋,言春秋禘、祫。”3.泛指祭祀。《左传·僖公十三年》:“春秋窀穸之事。”4.泛指四时。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:“春秋匪解,享祀不忒。”郑玄笺:“春秋犹言四时也。”汉张衡《东京
【例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制切,音厲。比也,類也,槩也。又凡例。《左傳序》發凡以言例。後魏張吾貴集諸生講左傳,義例無窮,學者奇之。又《集韻》力蘖切,音列。遮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