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塞风霜苦,归涂杨柳春

出塞风霜苦,归涂杨柳春

诗句读音
出塞风霜苦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韵脚:上十姥
拼音: chū sàifēng shuāngkǔ
归涂杨柳春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八諄
拼音: guī2yáng liǔchūn

出塞风霜苦,归涂杨柳春释义

【出塞】出边塞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今又将兵出塞,攻梁,梁破则周危矣。”唐李白《太原早秋》诗:“霜威出塞早,云色渡河秋。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蒋文肃入场》:“上閲其文喜之,因改今名,遂携出塞,不数载以致大拜云。”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:“六○八年,隋炀帝出塞巡视去年所筑长城,又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。”

【风霜】1.风和霜。《后汉书·卢植传论》:“风霜以别草木之性,危乱而见贞良之节。”唐杜审言《赠苏味道》诗:“雨雪关山暗,风霜草木稀。”陈毅《冬夜杂咏·秋菊》:“本性能耐寒,风霜其奈何?”2.比喻艰难辛苦。《北齐书·文襄帝纪》:“犯危履难,岂避风霜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一:“随行两个家人,一个叫做王恩,一个叫做王惠。多是经歷风霜、惯走江湖的人。”杨朔《香山红叶》:“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,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。”3.比喻峻厉严肃的内容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淮南王安著《鸿烈》二十一篇……自云:‘字中皆挟风霜。

【苦】《唐韻》康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孔五切,音。《說文》大苦,苓也。《詩·唐風》采苦采苦,首陽之下。《傳》苦,苦菜也。陸璣云:生田及山澤中,得霜甜脃而美。《謝靈運·山居賦》二箭殊葉,四苦齊味。《自註》四苦:靑苦、白苦、紫苦、黃苦。又味也。《書·洪範》炎上作苦。《詩·邶風》誰謂荼苦,其甘如薺。又《集韻》勤也。《孟子》必先苦其心志。又患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非徒病腫,又苦盭。又《類篇》急也。又《博雅》悵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快也。楚曰苦,秦曰了。《郭璞曰》苦而爲快,猶以臭爲香,治爲亂,反覆用之也。又去聲。《正韻》苦故切

【涂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同都切,音徒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益州牧靡南山。西北入澠。又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涂水,出陽邑東北大嵰山。又溝涂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百夫有洫,洫上有涂。《註》涂容乗車一軌。又同塗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險》設國之五溝五涂。《註》五涂徑畛。涂,道路也。又堂涂也。《爾雅·釋宮》堂涂謂之陳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匠人》堂涂十有二分。《註》謂階前。若今令甓祴也。《疏》令甓。塼也。祴,塼道也。又《玉篇》涂涂,露厚貌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十二月爲涂月。又石名。《山海經》箕尾之山多涂石。又《廣韻》直魚切

【杨柳】1.泛指柳树。《诗·小雅·鹿鸣》: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”唐温庭筠《题柳》诗:“杨柳千条拂面丝,緑烟金穗不胜收。”明杨慎《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允》诗:“青青杨柳故乡遥,渺渺征人大荒去。”丰子恺《杨柳》:“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,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,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,种在寓屋的墻角里……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,所以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。”2.杨树和柳树的并称。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木二·柳》:“杨枝硬而扬起,故谓之杨。柳枝弱而垂流,故谓之柳。盖一类二种也……又《尔雅》云:‘杨,蒲柳也。旄,泽柳也。檉,河柳也。’观

【春】〔古文〕萅旾《廣韻》昌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樞倫切,蠢平聲。《爾雅·釋天》春爲靑陽。《註》氣淸而溫陽。《周禮·春官·宗伯疏》春者出生萬物。《公羊傳·隱元年》春者何,歲之始也。《註》春者,天地開闢之端,養生之首,法象所出。昏斗指東方曰春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東方木主春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陽氣動物,於時爲春。春,蠢也。物蠢生,廼動運。又姓。《何氏姓苑》春申君黃歇之後。又酒名。《唐國史補》酒有郢之富水春,烏程之若下春,滎陽之上窟春,富平之石東春,劒南之燒春。又花名。《花木考》鸎粟別種名麗春。又《集韻》尺尹切,音蠢。《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