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山茶笋村墟闹,上市蓴鲈七筋新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出山茶笋村墟闹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chū shān2sǔncūn xūnào |
上市蓴鲈七筋新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平 韵脚:上平十七眞 拼音: shàng shìlúqījīnxīn |
出山茶笋村墟闹,上市蓴鲈七筋新释义
【出山】1.晋谢安神识沉敏,少有重名,高卧东山,屡辟不出。及桓温请为司马,始出仕治事,终为朝廷重臣。见《晋书·谢安传》。后以“出山”比喻出仕或担任某种职务,从事某种事情。宋陈与义《出山道中》诗:“避地时忽忽,出山意悠悠。”明沉德符《野获编·科场·现任大臣子弟登第》:“文毅即以是年冬出山再相矣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四回:“承两位过爱,兄弟总算有造化的了,只是目下尚无出山之志,将来如要出山,再为奉恳。”巴金《灭亡》:“然而亲戚朋友中有许多人觉得他有非常之才,不出山济世,未免可惜,也曾劝他出来做一点事。”2.谓在深山修行后
【茶】《集韻》直加切《正韻》鋤加切,垞平聲。《廣韻》俗字。春藏葉,可以爲飮。《韻會》茗也。本作荼,或作,今作茶。《陸羽·茶經》一曰茶,二曰檟,三曰蔎,四曰茗,五曰荈。《博物志》飮眞茶令人少眠。又《本草》山茶。《註》其葉類茗,故得茶名。又茶陵,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長沙國茶陵。 《正字通》引《魏了翁集》曰:茶之始,其字爲荼,如《春秋》齊荼、《漢志》荼陵之類。陸、顏諸人,雖已轉入茶音,未嘗輒攺字文。惟陸羽、盧仝以後,則遂易荼爲茶。其字从艸从人从木。○按《漢書·年表》荼陵。師古註:荼音塗。《地理志》茶陵从人从木。師古
【笋】《廣韻》思引切《集韻》聳尹切,音隼。竹胎也。又《本草》澤蘭,根名地笋,以根可食也。 《集韻》本作筍。(筍)〔古文〕《廣韻》思引切《集韻》聳尹切《正韻》聳允切,音簨。《說文》竹胎也。《爾雅·釋草》筍,竹萌。《疏》竹初萌生謂之筍。《詩·大雅》其維何,維筍及蒲。《陸璣疏》筍皆四月生,惟巴竹筍八月、九月生。始出地,長數寸,鬻以苦酒、汁浸之,可以就酒及食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司竹監掌植竹、葦,歲以筍供尚食。《本草》竹有雌雄,雌者多筍,於竹根行鞭時,掘取嫩者,謂之鞭筍。冬月掘大竹根下未出土者爲冬筍,可鮮食,爲珍品。南人淡
【村墟】。亦指乡村集市。北周庾信《寒园即目》诗:“寒园星散居,摇落小村墟。”唐杜甫《季秋江村》诗:“乔木村墟古,疏篱野蔓悬。”宋陆游《水乡泛舟》诗:“隔林犬吠村墟近,掠面风来酒力消。”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二·钩吻》:“野葛,生桂州以南,村墟閭巷皆有。”典
【闹】《唐韻》奴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女敎切,音淖。《說文》不靜也。《廣韻》同。猥也,擾也。《柳宗元·答韋中立論師道書》以召鬧取怒乎。又《白居易·寄翰林學士詩》貴主冠浮動,親王轡鬧裝。《薛田詩》九苞綰就佳人髻,三鬧裝成子弟韀。今京師有鬧裝帶,合衆寶雜綴而成,故曰鬧裝。 《類篇》或作。
【上市】1.谓应时物品进入市场销售。宋陆游《新蔬》诗:“黄瓜翠苣最相宜,上市登盘四月时。”茹志鹃《高高的白杨树·收获时节》:“新米上市了,虽然这里没有‘市’,但显然已经是吃新米饭的时节了。”2.赴市场。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一幕:“王大妈、四嫂,多照应着点,我上市去啦!”
【鲈】《廣韻》落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龍都切,音盧。魚名。《正字通》巨口細鱗似鱖,長數寸,有四腮,俗呼四腮魚。以七八月出吳江,松江尤盛。天下之鱸皆兩腮,惟松江四腮。《後漢·左慈傳》所少吳松江之鱸魚耳。《註》神仙傳云:松江出好鱸,魚味異他處。《晉書·張翰傳》見秋風起,思松江蒪羹鱸鱠,命駕歸。zdic.net汉典
【七】《唐韻》親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戚悉切,音桼。少陽數也。《說文》陽之正也,从一,微隂从中衺出也。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註》七政,日月五星也。《詩·唐風》豈曰無衣七兮。《註》侯伯七命,車服皆以七爲節。又詞家以七名篇,雖八首,問對凡七。七者,問對之別名,始枚乗七發,後傅毅七激,崔駰七依,曹植七啓,張協七命,繼之凡十餘家。又三七,藥名。《本草綱目》言葉左三右四,故名。一說本名山桼。又姓。明七希賢。又人名。《續仙傳》殷七七,名文祥。《蘇軾詩》安得道人殷七七,不論時節遣花開。 《正字通》或通作桼
【筋】〔古文〕竻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舉欣切《正韻》居銀切,音斤。《說文》肉之力也。从肉从力从竹。竹,物之多筋者。《禮·曲禮》老者不以筋力爲禮。《周禮·天官·醫師》凡藥以辛養筋。《釋名》筋,力也。肉中之力,氣之元也,靳固于身形也。 《博雅》北方之美者,有幽都之筋角焉。又竹名。《戴凱之·竹譜》筋竹,長二丈許,圍數寸,至堅利,南土以爲矛。其筍未成竹時,堪爲弩絃。又藥名。《本草》白茅根,一名土筋。又姓,出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韻》渠焉切,音乾。大腱也。 《篇海》俗作。ZDIC.NET汉典
【新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息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斯人切《正韻》斯鄰切,音辛。《說文》取木也。又《博雅》初也。《易·大畜》日新其德。《書·胤征》咸與惟新。《詩·豳風》其新孔嘉。《禮·月令》孟秋,農乃登穀,天子嘗新,先薦寢廟。又《唐書·禮樂志》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,制曰履新之慶。又姓。《晉語》新穆子。又複姓。《史記·魯仲連傳》新垣衍。《註》索隱曰:新垣,姓。衍,名也,爲梁將。又州名。漢屬合浦郡,梁立新州。又《詩·小雅》薄言采芑,于彼新田。《朱傳》田一歲曰葘,二歲曰新田。又《韻補》叶蘇前切。《道藏歌》終劫複始劫,愈覺靈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