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世无求合,安时竟数奇
处世无求合,安时竟数奇释义
【处世】生活在人世间。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夫贤士之处世也,譬若锥之处囊中,其末立见。”《后汉书·张奂传》:“大丈夫处世,当为国家立功边境。”唐薛莹《羡僧》诗:“处世曾无著,生前事尽非。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·木本》:“吾于老农老圃之事,而得养生处世之方焉。”2.引申指参与政治或社交活动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初辟司徒府,除佐著作郎,并以疾辞。寓居会稽……无处世意。”宋苏轼《与林济甫书》之二:“某兄弟不善处世,并遭远窜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回:“你年纪轻轻的,出来处世,这些曖昧话,总不宜上嘴。”杨沫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【求】《唐韻》巨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渠尤切,音裘。《說文》索也。《增韻》覓也,乞也。《易·乾卦》同氣相求。《詩·大雅》世德作求。又招來也。《禮·學記》發慮憲,求善良。又等也。《書·康誥》用康乂民作求。《傳》求,等也。言爲等匹於商先王也。又山水名。《山海經》歷石山東南一百里曰求山。求水出于其上,潛于其下。又姓。《三輔決錄》漢有求仲。又與裘通。《說文》裘字,古省作求。又與球通。《柳宗元·饗軍堂記》琉球作流求。又《集韻》恭于切,音拘。與蛷同。肌蛷,蟲名。或省作求。又《韻補》叶渠之切,音奇。《班昭·東征賦》貴賤貧富不可
【合】《唐韻》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曷閤切《正韻》胡閣切,音盒。《說文》合口也。又《玉篇》同也。《易·乾卦》保合太和。《詩·小雅》妻子好合。又配也。《詩·大雅》天作之合。《前漢·貨殖傳》蘗麴鹽豉千合。《註》師古曰:蘗麴以斤石稱之,輕重齊則爲合。鹽豉以斗斛量之,多少等亦爲合。合者,相配耦之言耳。又會也。《禮·王制》不能五十里者,不合于天子。《註》合,會也。又聚也。《論語》始有曰:苟合矣。《註》合,聚也。又答也。《左傳·宣二年》旣合而來奔。《註》合,答也。又閉也。《前漢·兒寬傳》封禪告成,合祛于天地神明。《註》李奇曰
【安时】。宋刘炎《迩言》:“人在尘笼,不顺性命,与安时俟命者,何独不然。”参见“安时处顺”。2.安定时势。《敦煌变文集·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》:“希护国之金言,望安时之玉偈。”
【竟】《廣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慶切,音敬。窮也,終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籍大喜,略知其意,又不肯竟學。《高祖紀》歲竟,兩家常折券棄責。《前漢·元帝紀》竟寧元年。《師古註》竟者,終極之言,言永安寧也。《霍光傳》縣官重太后,故不竟。《師古註》竟,窮竟其事也。又《說文》樂曲盡爲竟。又地名。《史記·白起傳》遂東至竟陵。《註》在郢州長壽縣南百五十里。又姓。出《何氏姓苑》。又《集韻》舉影切,音景。與境同,界也。《禮·曲禮》入竟而問禁。《疏》竟,界首也。《左傳·莊二十七年》卿非君命不越竟。《字彙補》按竟界之竟,宜从上聲。徐師
【数奇】指命运不好,遇事多不利。《汉书·李广传》:“大将军阴受上指,以为李广数奇,毋令当单于,恐不得所欲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广命隻不耦合也。”唐刘禹锡《赠尹果毅》诗:“问我何自苦,可怜真数奇。”清唐孙华《酬徐薲洲侍郎》诗:“数奇一旦遇知己,翻然如掣韝中鹰。”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五章五:“这真是一部数奇的汽车,在前我们同赴南岳的时候被碰坏一次,这回在大火中受下虚惊,停在下摄司,就在十四日的晚上又真真正正被人偷走了。”参阅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数奇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