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仕因诗忤长官,布衣时节更孤寒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布衣时节更孤寒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: bù yīshí jiégēng|gènggū hán |
出仕因诗忤长官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chūshìyīnshīwǔzhǎng guān |
出仕因诗忤长官,布衣时节更孤寒释义
【布衣】的衣服。《大戴礼记·曾子制言中》:“布衣不完,蔬食不饱,蓬户穴牖,日孜孜上仁。”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下》:“佐史以下,布衣冠幘。”《古今小说·月明和尚度柳翠》:“﹝柳翠﹞又製下布衣一袭,每逢月朔月望,卸下铅华,穿著布素,闭门念佛。”2.借指平民。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,故称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古之贤人,贱为布衣,贫为匹夫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散不足》:“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,其餘则麻枲而已,故命曰布衣。”宋沉括《梦溪笔谈·技艺》:“庆历中,有布衣毕昇,又为活板。”清李渔《玉搔头·缔盟》:“多应是皂盖填门多显辈,因此
【时节】四时的节日。《吕氏春秋·尊师》:“敬祭之术,时节为务。”高诱注:“四时之节。”宋欧阳修《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》诗:“时节同荆俗,民风载楚謡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访翠》:“这院中名妓……每遇时节,便做盛会。”2.节令;季节。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故能饰大义,审时节,上以礼神明,下以义辅佐者,明君之道。”宋杨万里《黄菊》诗:“比他红紫开差晚,时节来时毕竟开。”杨朔《海市》:“桃花时节,也是万物繁生的时节。”3.合时而有节律。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夫德广远而有时节,是以远服而邇不迁。”韦昭注:“作之有时,动之有序。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【孤寒】1.出身低微。《晋书·陈頵传》:“頵以孤寒,数有奏议,朝士多恶之,出除譙郡太守。”宋欧阳修《论班行未有举荐之法札子》:“其间虽容时有滥冒,然孤寒有才行之人,亦往往获进。”《醒世恒言·三孝廉让产立高名》:“若是举孝廉时,不知多少分上钻刺,依旧是富贵子弟钻去了。孤寒的便有曾参之孝,伯夷之廉,休想扬名显姓。”2.指出身低微的贫寒士人。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好放孤寒》:“李太尉德裕颇为寒畯开路,及謫官南去,或有诗曰:‘八百孤寒齐下泪,一时南望李崖州。’”宋文天祥《己未上皇帝书》:“孤寒之中,独无可任大事者乎?”清陈
【出】《唐韻》赤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尺律切,春入聲。《說文》進也。《廣韻》見也,遠也。《增韻》出入也,吐也,寫也。又生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康公,我之自出。《註》秦康公,晉之甥也。又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》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。《註》出謂越獄逃亡也。又《增韻》斥也。《正韻》亦作黜絀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尺類切《正韻》蚩瑞切,推去聲。自中而外也。又《正韻》凡物自出,則入聲。非自出而出之,則去聲。然亦有互用者。又叶尺僞切,吹去聲。《詩·小雅》匪舌是出,維躬是瘁。又叶敕律切
【仕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鉏里切《集韻》上史切,音士。仕宦也。《禮·曲禮》四十曰强而仕。《禮運》仕于公曰臣,仕于家曰僕。又官名。登仕郞。見《隋書·百官志》。將仕郞,見《韓愈·與于襄陽書》。又察也。《詩·小雅》弗問弗仕,勿罔君子。《箋》不問而察之,則下民未罔其上矣。又通事。《詩·大雅》武王豈不仕。《註》仕,事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牀舉切,音齟。《易林》伊伯致仕,去桀耕野。執順以傳,反和無咎。野音暑。咎音榘。
【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於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伊眞切,音姻。《說文》从囗大。會意。《徐鍇曰》能大者,衆圍就之也。又仍也,襲也。《論語》殷因於夏禮。《孟子》爲高必因丘陵,爲下必因川澤。《書·堯典》日永星火,以正仲夏,厥民因。《註》析而又析也。《禮·禮器》因天事天,因地事地,因名山升中于天,因吉土以享帝于郊。又依也。《論語》因不失其親,亦可宗也。又托也。《孟子》時子因子而以告孟子。又由也。《鄒陽·上梁王書》夜光之璧,以暗投人於道,莫不按劒相眄者,無因至前也。又緣也。《傳燈錄》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欲知後世因
【忤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五故切,音誤。《說文》逆也,本作啎。从午,吾聲。今作忤。《後漢·鮑永傳》持正之忤。又忤忤。意不喜也。《釋名》靑徐謂女曰娪。娪,忤也。始生時人意不喜,忤忤然也。又或作牾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無所牾意。亦作午。《禮·哀公問》午其衆,以伐有道。 亦作蘁。《莊子·寓言篇》使人乃以心服,而不敢蘁立。《音義》蘁音悟,逆也。又《正韻箋》忤,亦作梧。《釋名》當塗曰梧丘。梧,忤也,與人相當忤也。又通作悟。《史記·韓非傳》悟言無所擊排。《註》悟作忤。又通作迕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好惡乖迕。《註》迕忤同
【长官】1.上级官员;上司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吏不敢以长官威严危其命,民不以珠玉重宝犯其禁。”洪深《香稻米》第一幕:“你们医院里的粮米稻草,都是我们商会代办的,所以常跟你们的长官见面。”2.众官之长。多指级别较高的官吏。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穷山通谷豪士并起,不可胜载也。然皆非公侯之后,非长官之吏也。”《新唐书·萧至忠传》:“故事,臺无长官。御史,天子耳目也,其所请奏当专达。”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四:“官制,行使相不带三省长官。”3.唐宋时多指县令。唐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戏论》:“裴子羽为下邳令,张晴为县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