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我心骨血,洒为清泪行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出我心骨血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chūwǒxīngǔ xuè |
洒为清泪行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下平十一唐 拼音: sǎ|xǐwéi|wèiqīng lèiháng|xíng |
出我心骨血,洒为清泪行释义
【出】《唐韻》赤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尺律切,春入聲。《說文》進也。《廣韻》見也,遠也。《增韻》出入也,吐也,寫也。又生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康公,我之自出。《註》秦康公,晉之甥也。又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》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。《註》出謂越獄逃亡也。又《增韻》斥也。《正韻》亦作黜絀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尺類切《正韻》蚩瑞切,推去聲。自中而外也。又《正韻》凡物自出,則入聲。非自出而出之,則去聲。然亦有互用者。又叶尺僞切,吹去聲。《詩·小雅》匪舌是出,維躬是瘁。又叶敕律切
【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可切,俄上聲。《說文》施身自謂也。《廣韻》已稱也。又稱父母國曰我,親之之詞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我人祊。又姓。古賢人,著書名我子。又《說文》或說我,頃頓也。○按頃頓,義與俄同。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,存考。又《韻補》叶與之切,音台。《揚子·太經》出我入我,吉凶之魁。《註》我音如台小子之台。又叶阮古切,音五。《張衡·鮑德誄》業業學徒,童蒙求我。濟濟京河,實爲西魯。,篆文我。
【心】《唐韻》息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林切。《說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說以爲火藏。《徐曰》心爲大火,然則心屬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廣韻》訓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。又《釋名》心,纖也。所識纖微無不貫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復卦》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《註》天地以本爲心者也。《正義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動,是以本爲心者也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《註》得氣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氣之本,故巡四時,柯葉無凋攺也,心謂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詩序》情動于中。
【骨血】肉。多指子女等后代。汉应劭《风俗通·愆礼·南阳张伯大》:“幸无骨血之属。”一本作“骨肉”。《北齐书·王晞传》:“朝廷比者疏远亲戚,寧思骨血之重。”明无名氏《白兔记·分别》:“养下男儿,千万与我留下,是刘暠骨血。”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一章:“秀兰可是我的骨血哇!”2.指亲属。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鱼肉百姓,以盈其欲;报蒸骨血,以快其情。”3.指性格,气质。杨朔《三千里江山》第十八段:“她的神色又沉静,又刚强,她爸爸的骨血在这位姑娘身上活起来了。”
【洒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所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所蟹切,音曬。《說文》滌也。《詩·唐風》弗洒弗掃。又《正韻》沙下切,沙上聲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典切,音銑。肅恭貌。《禮·玉藻》君子之飮酒,受一爵而色洒如也。又水深曰洒。《爾雅·釋丘》望厓洒而高岸。又《集韻》先見切,音霰。《禮·內則》屑桂與薑,以洒諸上而鹽之。又蘇很切。驚貌。《莊子·庚桑楚》洒然異之。亦作悉禮反。又洒洒,寒慄貌。《素問》秋刺冬分病不已,令人洒洒時寒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先禮切《正韻》想禮切。與洗同。《左傳·襄二十一年》洒濯其心,壹以待人。又
【清泪】《秋夜》诗:“清泪昏我眼,沉忧回我肠。”明沉德符《野获编·佞幸·佞人涕泣》:“乃以数行清泪,再荷收録,终以爱弛。”郁达夫《沉沦》一:“他的眼睛里就涌出了两行清泪来,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。”
【行】《唐韻》戸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何庚切,音蘅。《說文》人之步趨也。《類篇》从彳从亍。《韻會》从彳,左步。从亍,右步也。左右步俱舉,而後爲行者也。《爾雅·釋宮》堂上謂之行,堂下謂之步。《釋名》行,伉也,伉足而前也。又《廣韻》適也,往也,去也。又《增韻》路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,其祀行。《註》行,在廟門外之西,爲軷壤,高二寸,廣五寸,輪四尺,設主軷上。又道也。《晉語》下有直言,臣之行也。又五行。《書·洪範》我聞在昔,鯀陻洪水,汨其五行。《韻會》五行,運于天地閒,未嘗停息,故名。又行人,官名。《廣韻》周有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