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疑渼陂蓝田出水面,又似长风吹度玉门关

初疑渼陂蓝田出水面,又似长风吹度玉门关

诗句读音
初疑渼陂蓝田出水面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仄 仄
韵脚:去三十三線
拼音: chūyí|nǐměi bēilán tiánchū shuǐmiàn
又似长风吹度玉门关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yòusì|shìcháng fēngchuī4|2yù mén guān

初疑渼陂蓝田出水面,又似长风吹度玉门关释义

【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楚居切《正韻》楚徂切,楚平聲。《說文》始也。从刀衣,裁衣之始也。《徐曰》禮之初,施衣以蔽形。《書·禹謨》率百官若帝之初。《蔡仲》愼厥初。又《禮·檀弓》夫魯有初。《註》初謂故事。又《列子·天瑞篇》太初者,氣之始也。《韓愈詩》賢愚同一初。《韻會》又姓。

【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語其切《集韻》魚其切《韻會》凝其切,音宜。惑也。《廣韻》不定也。《易·乾卦》或之者,疑之也。《禮·坊記》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。以爲民坊者也。《疏》疑謂是非不決,當用禮以章明之。又度也。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凡燕見于君,必辨君之南面,若不得,則正方不疑君。《註》疑,度也,不可預度君之面位,邪立嚮之。又《廣韻》恐也。又《增韻》似也,嫌也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戾也。又山名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九疑之南,陸事寡而水事衆。《註》九疑,山名也。在蒼梧。又神名。《山海經》符惕之山,其上多椶柟,下多金玉,神江疑居之。

【渼陂】古代湖名。在今陕西省户县西,汇终南山诸谷水,西北流入涝水。一说因水味美得名;一说因所产鱼味美得名。唐杜甫《渼陂行》:“岑参兄弟皆好奇,携我远来游渼陂。”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事实一》:“唐元澄撰《秦京杂记》载,渼陂以鱼美得名。”清孙枝蔚《汪夐岩招泛舟城西值河水初涨》诗:“故乡风景亦不恶,平生未得见渼陂。”

【蓝田】1.县名。在陕西省渭河平原南缘、秦岭北麓、渭河支流灞河上游。秦置县,以产美玉闻名。汉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陆海珍藏,蓝田美玉。”2.借指蓝田之玉。唐苏鹗《杜阳杂编》卷上:“﹝玉鞭﹞即天寳中异国所献,光可鑑物,节文端严,虽蓝田之美,不能过也。”3.关名。即秦之峣关,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。唐韩愈《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》诗:“蓝田十月雪塞关,我兴南望愁羣山。”4.山名。在蓝田县东。明何景明《宝剑篇》:“又不见蓝田寳山空突兀,顽石却指神锋秃。”

【出水】1.水自内出。汉王充《论衡·吉验》:“伊尹且生之时,其母梦人谓己曰:‘臼出水,疾东走。勿顾。’明旦视臼出水,即东走十里,顾其乡皆为水矣。”2.出自水中。唐白居易《因梦得题公垂所寄蜡烛因寄公垂》诗:“照梁初日光相似,出水新莲艳不如。”明李贽《盆荷》诗:“无心出水真如画,有意凭栏笑欲然。”3.指战争中失利的一方,从被围困的城中或阵地突围出走。姚雪垠《长夜》二十:“拥挤在草棚内外的蹚将们嗡一声乱起来,开始出水。”4.指出去的道路。梁斌《播火记》第一卷十八:“今天天气好,先去看看市面,走走道路,看看出水,好办事情

【又】《唐韻》于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尤救切《正韻》爰救切,音宥。《說文》手也。象形。三指者,手之多,略不過三也。《韻會》偏旁作。又《廣韻》又,猶更也。又《韻補》叶夷益切,音亦。復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人之齊聖,飮酒溫克。彼昏不知,壹醉日富。各敬爾儀,天命不又。富音偪。

【似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詳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象齒切《正韻》詳子切,音巳。肖也。《爾雅·釋草》綸似綸,組似組,東海有之。帛似帛,布似布,華山有之。《疏》以其所似,名其草也。又嗣也。《詩·周頌》以似以續。又况也,奉也。《賈島詩》今日把似君,誰有不平事。又《正韻》相吏切,音寺。義同。又《韻補》叶養里切,音以。《詩·大雅》無曰余小子,召公是似。叶下祉。《賈誼·旱雲賦》運淸濁之澒洞兮,正重沓而起。嵬隆崇以崔巍兮,時彷彿而有似。

【长风】1.远风。战国楚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长风至而波起兮,若丽山之孤亩。”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习御长风,狎翫灵胥。”刘逵注:“长风,远风也。”唐杜甫《龙门阁》诗:“长风驾高浪,浩浩自太古。”明高启《梦游仙》诗:“长风八万里,夜入通明天。”2.暴风;大风。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卷一引《兼明苑》:“风暴疾而起者谓之长风。”明刘基《拟连珠》之五十:“长风烈烈,难行折舵之舟。”

【吹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昌垂切《集韻》姝爲切《韻會》樞爲切,音炊。《說文》噓也。《玉篇》出氣也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野馬也,塵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《詩·小雅》鼔瑟吹笙。又吹噓。《揚子·方言》吹,助也。《註》吹噓,相佐助也。又《集韻》亦作龡。《周禮·春官》笙師掌敎龡竽笙。又同炊。《荀子·仲尼篇》可炊而傹也。《註》炊與吹同。傹當爲僵。言可以氣吹之而僵仆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尺僞切,音。《廣韻》鼔吹也。《禮·月令》上丁,命樂正入學習吹。《又》季冬,命樂師大合吹而罷。《爾雅·釋樂》徒吹謂之和。《古今樂錄》漢樂有鼓吹

【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故仍。《正韻》獨故切,音渡。《說文》法制也。从又,省聲。《徐曰》又,手也。布指知尺,舒肱知尋,故从手。《書·舜典》同律度量衡。《傳》度,丈尺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度者,分寸尺丈引也,所以度長短也。本起於黃鐘之長,以子穀秬黍中者,一黍之廣,度之九十分,黃鐘之長,一爲一分,十分爲寸,十寸爲尺,十尺爲丈,十丈爲引,而五度審矣。又躔度。《書·堯典疏》周天三百六十五度,日行一度,月行十三度。《禮·樂記》百度得數而有常。《註》百度,百刻也。言日月晝夜不失正也。又殳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

【玉门关】武帝置。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。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。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。《汉书·西域传上·鄯善》:“时汉军正任文将兵屯玉门关,为贰师后距,捕得生口,知状以闻。”唐骆宾王《在军中赠先还知己》诗:“魂迷金闕路,望断玉门关。”明汪廷讷《种玉记·妃怨》:“离龙楼倏度玉门关,悵胡天遥隔昭阳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