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亲况不倦行役,官长幸复宽期约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官长幸复宽期约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guān zhǎngxìngfùkuānqī|jīyuē|yāo |
慈亲况不倦行役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拼音: cí qīn4bù juànháng|xíngyì |
慈亲况不倦行役,官长幸复宽期约释义
【官长】旧时行政单位的主管官吏。《国语·齐语六》:“桓公令官长期而书伐以告且选,选其官之贤者而復用之。”韦昭注:“官长,长官也。”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﹝元朔元年詔﹞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。”颜师古注:“谓郡之守尉,县之令长。”唐杜甫《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》诗:“广文到官舍,繫马堂阶下。醉则骑马归,颇遭官长駡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七回:“那赖大家内,也请了几个现任的官长并几个大家子弟作陪。”2.指军官。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“红军中的绝对平均主义,有一个时期发展得很厉害。例如:发给伤兵用费,反对分伤轻伤重,要求
【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往來也。《廣韻》返也。《書·舜典》如五器卒乃復。《傳》復,還也。《詩·小雅》言歸思復。又《韻會》答也。《書·說命》說復于王。又《韻會》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願有復也。又《韻會》反命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諸臣之復。《註》復,報也,反也。《疏》謂羣臣受王命,使臣行之訖,反報於王也。又招魂曰復。《禮·檀弓》復盡愛之道也。《註》復謂招魂,庶幾其精氣之反。又興復。《諸葛亮·出師表》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有復見心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後周置復州
【宽】〔古文〕完《唐韻》苦官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枯官切,平聲。《說文》屋寬大也。从宀莧聲。莧音桓,今文省作寬。一曰緩也。《廣韻》愛也,裕也。又舒也。《易·乾卦》寬以居之。《詩·衞風》寬兮綽兮。《註》寬,宏裕也。又《書·舜典》敬敷五敎在寬。又《增韻》不猛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臨下以,御衆以寬。又《君》寬而有制,從容以和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子產謂子大叔曰: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,其次莫如猛。又曰寬以濟猛,猛以濟寬,政是以和。又緩也。《史記·韓非列傳》寬則寵名譽之,人急則用介冑之士。又宥也。《史記·廉頗列傳》鄙賤之人,
【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渠之切,音其。《說文》會也。《易·歸妹》歸妹愆期。又《書·大禹謨》耄期倦于勤。《禮·曲禮》百年曰期頤。《註》期,猶要也。又《書·大禹謨》期于予治。《傳》期,當也,當于治體。又《前漢·路溫舒傳》刻木爲吏,期不對。《註》期,必也。又《莊子·庚桑楚》志乎期費。《註》期,卒也。費,耗也。又《莊子·寓言篇》無經緯本末以期年耆者,是非先也。《註》期,待也。又《玉篇》時也,契約也。《廣韻》信也,限也。又《爾雅·釋宮》八達謂之崇期。《註》四道交出。又口吃。《史記·周昌傳》臣期期知其不可。又
【约】《廣韻》於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乙却切,音葯。《說文》纏束也。《詩·小雅》約之閣閣。《傳》約,束也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大史》凡邦國都鄙,及萬民之有約劑者藏焉。《註》約劑,要盟之載辭。《禮·曲禮》約信曰誓。《疏》共相約束,以爲信也。又《禮·坊記》君子約言。《疏》謂省約其言也。又《論語》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。《禮·坊記》小人貧斯約。《註》約猶窮也。又《論語》以約失之者,鮮矣。《何晏註》儉約無憂患。又《戰國策》蘇代約燕王曰。《註》約,止也。又《莊子·逍遙遊》淖約若處子。《音義》淖約,柔弱貌。又《荀子·勸學篇》
【慈亲】慈爱的父母。《吕氏春秋·慎大》:“汤立为天子,夏民大説,如得慈亲。”后多指母亲。唐聂夷中《游子行》:“慈亲倚门望,不见萱草花。”清魏源《接家书喜舍弟归自江南》诗:“汝侍慈亲侧,吾侍严亲行。”
【况】《玉篇》俗況字。○按況本从水,亦从二作况。今从冫,當卽況、况二字之譌。况从二从兄。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放切,音貺。發語辭。《詩·小雅》况也永歎。从二从兄,與況字少異。又借作祝。《漢·魯相謁孔廟》祝基作况其。况从二从兄,以况字代替。(況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許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放切,音貺。《說文》寒水也。又矧也,譬也。《莊子·知北遊》每下愈況。又益也。《晉語》衆況厚之。又兹也。《詩·小雅》況也永歎。《箋》來兹對之,長歎而已。又滋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亂況斯削。又賜也。與貺通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
【不倦】倦;不劳累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施舍不倦,求善不厌。”唐韩愈《上考功崔虞部书》:“其行道为学既已大成,而又之死不倦。”清徐士銮《宋艳·驳辨》:“公放傲其间,不復有荣念,对客则终日清谈不倦。”陈毅《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》诗:“自学浑不倦,诲人何其勤。”汉
【行】《唐韻》戸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何庚切,音蘅。《說文》人之步趨也。《類篇》从彳从亍。《韻會》从彳,左步。从亍,右步也。左右步俱舉,而後爲行者也。《爾雅·釋宮》堂上謂之行,堂下謂之步。《釋名》行,伉也,伉足而前也。又《廣韻》適也,往也,去也。又《增韻》路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,其祀行。《註》行,在廟門外之西,爲軷壤,高二寸,廣五寸,輪四尺,設主軷上。又道也。《晉語》下有直言,臣之行也。又五行。《書·洪範》我聞在昔,鯀陻洪水,汨其五行。《韻會》五行,運于天地閒,未嘗停息,故名。又行人,官名。《廣韻》周有大
【役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營隻切,音疫。《說文》戍邊也。《詩·小雅·采薇序》遣戍役,以守衞中國。又《玉篇》使役也。《易·說卦》致役乎坤。《書·大誥》予造天役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田役以馭其衆。又有所求而不止曰役役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。《註》得此不止,復逐於彼,疲役終身也。又凡役使之人曰厮役。《前漢·張耳餘傳贊》其賔客厮役,皆天下俊桀。又列也。《詩·大雅》禾役穟穟。《傳》役,列也。《疏》種禾,則使有行列,其苗穟穟然美好也。 《韻會》或作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