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世为何世,吾身亦幻身

此世为何世,吾身亦幻身

诗句读音
此世为何世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韵脚:去十三祭
拼音: cǐshìwèi hé
吾身亦幻身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wú|yùshēnyìhuàn shēn

此世为何世,吾身亦幻身释义
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
【世】〔古文〕卋《廣韻》舒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始制切,音勢。代也。《詩·大雅》本支百世。又《論語》必世而後仁。《註》三十年爲一世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王孫滿曰: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,天所命也。又《維摩經》大千世界。《註》世謂同居天地之閒,界謂各有彼此之別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秦大夫世鈞。又與生同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亦如人自世之老,皮膚爪髮,隨世隨落。《註》世與生同。又《韻補》叶私列切,音薛。《詩·大雅》殷鑒不遠,在夏后之世。叶上撥。撥音撇。《晉書·樂志》匡時拯俗,休功蓋世。宇宙旣康,九有有截。 《集韻》書作。

【为何】是什么。《汉书·儒林传·辕固》:“汤武不得已而立,非受命为何?”唐张读《宣室志》卷三:“今明公既已诛之,宜矣。窃有所未晓,敢问李某之罪为何者,愿得明公教之。”1.为什么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楚得臣怒,击晋师,晋师退。军吏曰:‘为何退?’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冤家为何近日精神直恁的消磨。”清李渔《奈何天·助边》:“你做朝廷之官,就该干朝廷之事,为何把皇家功令视若弁髦。”2.叫什么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久之,文承閒问其父婴曰:‘子之子为何?’曰:‘为孙。’”

【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訛胡切,音梧。《說文》我自稱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吾,我也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我張吾三軍,而被吾甲兵。《楚辭·九章註》朱子曰:此篇多以余吾稱,詳其文意,余平而吾倨也。又《廣韻》御也。執金吾,官名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中尉,秦官,武帝太初元年,更名執金吾。《註》師古曰:金吾,鳥名也,主辟不祥。天子出行,職主先導,以禦非常,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。又《後漢·百官志》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,月三繞行宮外,及主兵器。吾猶禦也。《註》應劭曰:執金革,以禦非常。又《集韻》棒名

【身】《唐韻》失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升人切,音申。《說文》躬也,象人之身。《爾雅·釋詁》我也。《疏》身,自謂也。《釋名》身,伸也。可屈伸也。《廣韻》親也。《九經韻覽》軀也。總括百骸曰身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身。又《繫辭》近取諸身。《書·伊訓》檢身若不及。《孝經·開宗明義章》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。又《詩·大雅》大任有身。《傳》身,重也。《箋》重爲懷孕也。《疏》以身中復有一身,故言重。又告身。《唐書·選舉志》擬奏受皆給以符,謂之告身。又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身毒國。《註》索隱曰:身音捐。又《韻補》叶尸連切。《楊方·合
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
【幻身】语。肉身;形骸。谓身躯由地、水、火、风假合而成,无实如幻,故曰幻身。《圆觉经》卷上:“彼之众生,幻身灭故,幻心亦灭。”唐清江《早春寄崔少府》诗:“宇宙成遗物,光阴促幻身。”元谷子敬《城南柳》第四折:“恰纔杀了的是他的幻身。他是瑶池仙种,已入长生不老之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