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外儒生真气习,简编犹欲趁三余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此外儒生真气习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cǐ wàirú shēng1qì xí |
简编犹欲趁三余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jiǎnbiānyóuyùchènsān yú |
此外儒生真气习,简编犹欲趁三余释义
【此外】除了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的。唐元稹《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》:“我有主恩羞未报,君於此外更何求!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二回:“杜少卿道:‘只要一百二十两?此外可还再要?’”毛泽东《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?》:“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,只是为了改造世界,此外再无别的目的。”
【儒生】儒士,通儒家经书的人。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叔孙通之降汉,从儒生弟子百餘人。”汉王充《论衡·超奇篇》:“故夫能説一经者为儒生,博览古今者为通人。”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鲁有儒生,自媒能治之。”唐元结《寄源休》诗:“天下未偃兵,儒生预戎事。”郁达夫《读陈孝威<上罗斯福总统书>后感》诗:“儒生未必全无用,纸上谈兵笔有神。”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
【气习】1.风气和习俗。宋曾巩《黄莘职方员外郎制》:“四海九州之疆域,山川风土之气习,载於图籍,典以郎曹。”元杜本《古意》诗:“但恐气习移,古今不同才。”清黄宗羲《汪氏三子诗序》:“休阳汪周士、晋贤、季青三子皆天下才,而爱风雅,喜读书……闻其风者,多操舟到门,结交而后去,顾非今世坊社之气习比也。”2.气质;习性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一九:“如此则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,气习不期变而变矣。”宋叶适《将仕郎嵇君墓记》:“事亲纯孝,处己俭约,有乃父风,无子弟气习。”明刘东星《史阁款语》:“余虽曰仕宦,而清素未脱寒酸气习。”《红
【编】《廣韻》布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眠切,音邊。《說文》次也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讀易,韋編三絕。《前漢·儒林傳註》編,所以聯次也。又首服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追師掌王后之首服,爲副編次,追衡筓。《註》編,編列髮爲之,若今之假紒矣。又編鐘。《周禮·春官·磬師》擊編鐘。《註》編,讀爲編書之編。又結也。《楚辭·九章》編愁苦以爲膺。又《字林》以繩次物曰編。又《玉篇》編,織也,連也。又《廣韻》方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補典切,音匾。編,綃也。又絞也。又《集韻》婢典切《正韻》婢免切,音辮。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皆編髮,隨畜遷徙
【犹】《集韻》尤救切,音宥。獸名。(猶)《唐韻》以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夷周切,音由。《說文》玃屬。从犬,酋聲。《集韻》居山中,聞人聲豫登木,無人乃下。世謂不決曰猶豫。或作。《爾雅·釋獸》猶如麂,善登木。《註》健上樹。《禮·曲禮》所以使民決嫌疑,定猶與也。《疏》猶與,二獸,皆進退多疑。人多疑惑者似之,故謂之猶與。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擊其猶猶,凌其與與。又《說文》隴西謂犬子爲猶。又《廣韻》似也。《詩·召南》寔命不猶。《傳》猶,若也。又《小雅》淑人君子,其德不猶。《禮·喪服》兄弟之子猶子也。又《集韻》可止之辭也。《詩·
【欲】《唐韻》余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兪玉切《正韻》余玉切,音浴。《說文》貪欲也。从欠谷聲。《徐曰》欲者,貪欲。欲之言續也。貪而不已,於文欠谷爲欲。欠者開口也。谷,欲聲。《禮·曲禮》欲不可從。《疏》心所貪愛爲欲。又《禮運》何謂人情。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,弗學而能。又物欲。《禮·樂記》人生而靜,天之性也。感于物而動,性之欲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。又《增韻》愛也。《孟子》可欲之爲善。《禮·曲禮》問疾不能遺,不問其所欲。又期願之辭。《論語》我欲仁。《大學》欲明明德於天下。《文子·微明篇》心欲小,志欲大。又
【趁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丑刃切,音疢。《說文》也。《註》徐曰:自後及之也。《廣韻》逐也。俗作趂。《集韻》或作。又《廣韻》直珍切《集韻》池鄰切,音。越履也。《玉篇》躁也。或作跈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尼展切,音蹍。踐也。亦作碾。又《集韻》《類篇》知鄰切,音珍。趁,行不進貌。又《集韻》止忍切,音軫。《類篇》走謂之趁。又《集韻》乃殄切,音撚。與蹨同。《類篇》蹈也。
【三余】1.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肃传》“明帝时大司农弘农、董遇等,亦歷注经传,颇传於世”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《魏略》:“遇言:‘﹝读书﹞当以三餘。’或问三餘之意。遇言‘冬者岁之餘,夜者日之餘,阴雨者时之餘也’。”后以“三餘”泛指空闲时间。晋陶潜《感士不遇赋》:“余尝以三餘之日,讲习之暇,读其文。”宋苏轼《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》诗:“醉饱高眠真事业,此生有味在三餘。”明顾大典《青衫记·元白揣摩》:“男儿事业在三餘,学就须乘駟马车。”柳亚子《书赠张镜潭》诗:“最是津南人物美,三冬图史伴三餘。”2.指余干、余姚、余杭三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