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眼县门柳,萦心家圃梅

刺眼县门柳,萦心家圃梅

诗句读音
萦心家圃梅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五灰
拼音: yíngxīn1|0|0pǔ2
刺眼县门柳平仄:平 仄 仄 平 仄
韵脚:上四十四有
拼音: cì yǎnxiàn ménliǔ

刺眼县门柳,萦心家圃梅释义

【萦】《廣韻》於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娟營切,音褮。《說文》收韏也。《玉篇》縈,旋也。《廣韻》繞也。《詩·周南》葛藟縈之。《釋文》縈,本又作。

【心】《唐韻》息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林切。《說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說以爲火藏。《徐曰》心爲大火,然則心屬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廣韻》訓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。又《釋名》心,纖也。所識纖微無不貫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復卦》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《註》天地以本爲心者也。《正義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動,是以本爲心者也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《註》得氣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氣之本,故巡四時,柯葉無凋攺也,心謂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詩序》情動于中。

【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牙切,音加。《說文》家居也。《爾雅》戸牖之閒謂之扆。其內謂之家。《詩·周南》宜其室家。《註》家謂一門之內。又婦謂夫曰家。《孟子》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。又一夫受田百畝,曰夫家。《周禮·地官》上地家七人,中地家六人,下地家五人。《註》有夫有婦,然後爲家。又大夫之邑曰家,仕於大夫者曰家臣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大夫皆富,政將在家。又天家,天子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無外,以天下爲家。又居其地曰家。《史記·陸賈傳》以好畤田地,善往家焉。又著述家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表章六經

【圃】《唐韻》博古切《集韻》彼五切,音補。《說文》種菜曰圃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九職,二曰園圃,毓草木。《註》樹果蓏曰圃,園其樊也。又《地官·場人》掌國之場圃,而樹之果蓏珍異之物,以時斂而藏之。《疏》場圃連言同地耳。春夏爲圃,秋冬爲場也。又《地官·閭師》任圃,以樹事責草木。《註》任,使也。園圃毓草木,故還使貢草木也。又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河南曰豫州,其澤藪曰圃田。《註》圃田在中牟。《後漢·郡國志》中牟縣有圃田澤。○按圃田,卽詩所謂甫草是也,在周東都畿內,後爲鄭地。又藉圃,蒲圃,地名。《左傳·哀十七年》衞侯爲虎

【梅】〔古文〕槑《唐韻》莫杯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模杯切《韻會》謀杯切,音枚。或作槑、楳,亦作。《說文》枏也。《爾雅·釋木》梅,枏。《陸璣·條梅疏》似豫章大木也。又《書·說命》若作和羹,爾惟鹽梅。《禮·內則》梅諸。《名物疏》陸璣所釋有條有梅,自是枏木似豫章者。豫章,大樹可以爲棺舟者也。和羹之梅,籩實之乾,似杏實酢者也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時,英梅。《註》雀梅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朹檕梅。《註》狀如梅,子赤色似小柰,可食。又《埤雅》江、湘、兩浙四五月閒梅欲黃落,則水潤土溽,蒸鬱成雨,謂之梅雨。《四時纂要》閩人以立夏後逢庚入梅

【刺眼】接触到视线。唐杜甫《奉陪郑驸马韦曲》诗之一:“石角钩衣破,藤梢刺眼新。”2.引申指光线或颜色令人眩目。碧野《雪路云程·飞越冰峰》:“军帽檐挂着黑布,遮住刺眼的雪光。”艾青《他死在第二次》诗:“避开刺眼的阳光,在阴暗里他看见:那些马车轻快地滚过。”康濯《水滴石穿》第三章:“刚使剃刀彻底刮过脑袋,头皮白得刺眼,正象一顶白鱼的鳞做的帽壳那么难看。”3.惹人注意并使人看了不顺眼、不舒服。明张煌言《洒血》诗之四:“乾坤竟如此,刺眼尽猴冠。”萧乾《一本褪色的相册·<鱼饵·论坛·阵地>》:“发排之前,我已尽量把刺眼的语

【县门】古时守城之闸板,安装于内城门,无事则悬起,寇至则下之。《左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:“众车入自纯门,及逵市。县门不发。”杜预注:“县门,施於内城门。”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偪阳人啟门,诸侯之士门焉。县门发,郰人紇抉之。”孔颖达疏:“县门者,编版广长如门,施关机以县门上,有寇则发机而下之。”《墨子·备城门》:“故凡守城之法,备城门为县门沉机,长二丈,广八尺,为之两相如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毁学》:“无仁义之德而有富贵之禄,若蹈坎穽,食於县门之下。”县衙。唐王建《田家行》:“田家衣食无厚薄,不见县门身即乐。”

【柳】〔古文〕丣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九切,留上聲。《說文》小楊也。本作桺。从木丣聲。《埤雅》柔脆易生,與楊同類。縱橫顚倒植之皆生。又柳谷,日入處。《書·堯典》宅西曰昧谷。徐廣云:柳谷。《宋祁筆記》古文卯本柳字,後借爲辰卯之卯。北本別字,後借爲西北之北。虞翻笑鄭元不識古文,以卯爲昧,訓北曰:北,猶別也。又星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咮謂之柳。又車也。服虔曰:東郡謂廣轍車爲柳。李奇曰:大牛車爲柳。鄧展曰:喪車爲柳。又《爾雅·釋樂》宮謂之重,商謂之敏,角謂之經,徵謂之迭,羽謂之柳。又侯國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屬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