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今汤剂如相续,不用金山焙上茶

从今汤剂如相续,不用金山焙上茶

诗句读音
从今汤剂如相续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cóng jīntāng|shāngjìrúxiāng xù
不用金山焙上茶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下平九麻
拼音: bù|fǒuyòngjīn shānbèishàng|shǎng2

从今汤剂如相续,不用金山焙上茶释义

【从今】从现在起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先生之寿,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。”宋郭应祥《玉楼春》词:“从今对酒与当歌,空惹离情千万绪。”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从今经懺无心礼,专听春雷第一声。”杜鹏程《延安人》:“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,是什么模样?”

【汤】《唐韻》土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他郎切,音鏜。《說文》熱水也。《楚辭·九歌》浴蘭湯兮沐芳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上申之山,湯水出焉。又《水經注》江水,東逕瞿巫灘,左則湯谿水註之,源出朐忍縣北。又谷名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湯谷涌其後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廣南化外,唐置湯州,天寶時爲湯泉郡。又縣名。《廣輿記》湯隂縣,屬彰德府。又《書·虞書疏》除殘去虐曰湯。馬融又云:雲行雨施曰湯。又《風俗通·王霸篇》湯者,攘也,昌也。言其攘除不軌,天下熾盛。又《廣韻》式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尸羊切,音商。湯湯,流貌。一曰波動之

【剂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遵爲切《正韻》津私切,音。《說文》齊也。从刀,齊聲。《爾雅·釋言》劑,翦齊也。《疏》齊截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》以質劑結信而止訟。《註》質劑,謂兩書一札而別之也。若今下手書,言保物要還矣。《疏》質劑謂券書。恐民失信,有所違負,故爲券書結之,使有信也。大市以質,小市以劑,故知質劑是券書。漢時下手書,卽今畫指券,與古質劑同也。又《唐韻》在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才詣切,齊去聲。《廣韻》分劑。又藥劑。《唐書·儒學傳》武爲救世砭劑。又通作齊。《周禮·天官·食醫註》食有和齊藥之類

【相续】1.相继;前后连接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上》:“是时,太后三弟相续秉政。”唐元稹《有酒》诗之六:“樱桃桃李相续开,间以木兰之秀香徘徊。”宋梅尧臣《新雁》诗:“泊船人不寐,月下声相续。”2.连续。《坛经·定慧品》:“若前念、今念、后念,念念相续不断,名为繫缚。”漢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余頌切,容去聲。《說文》可施行也。《易·乾卦》初九,潛龍勿用。《疏》唯宜潛藏,勿可施用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討有罪,五五用哉。又《廣韻》使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惟楚有材,晉實用之。《杜甫詩》古來才大難爲用。又功用。《易·繫辭》顯諸仁,藏諸用。《疏》謂潛藏功用,不使物知,是藏諸用也。《論語》禮之用,和爲貴。又貨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正德利用厚生。《疏》謂在上節儉,不爲糜費,以利而用,使財物殷阜。《禮·王制》冢宰制國用,必於歲之杪,五穀皆入,然後制國用。又以也。《詩·小雅》謀

【金山】1.产金之山。《南史·海南诸国·林邑国》:“其国有金山,石皆赤色,其中生金。”2.比喻人的仪表英俊、德行崇高。《梁书·朱异传》:“﹝异﹞器宇弘深,神表峯峻。金山万丈,缘陟未登;玉海千寻,窥映不测。”3.西方之山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跃青龙於沧海兮,豢白虎於金山。”李贤注:“金山,西方之精也。”4.山名。在江苏省镇江市西北。古有氐父、获苻、伏牛、浮玉等名,唐时裴头陀获金于江边,因改名。南宋韩世忠败金兀朮于此山下。元萨都剌《江城玩雪》诗:“千重铁瓮成银瓮,一夜金山换玉山。”清陈维崧《添字昭君怨·夜泊銮江》

【焙】《集韻》蒲昧切《正韻》步昧切,音佩。煏也。《集韻》本作。又《六書故》烘也。本作。

【上】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又上官,複姓。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

【茶】《集韻》直加切《正韻》鋤加切,垞平聲。《廣韻》俗字。春藏葉,可以爲飮。《韻會》茗也。本作荼,或作,今作茶。《陸羽·茶經》一曰茶,二曰檟,三曰蔎,四曰茗,五曰荈。《博物志》飮眞茶令人少眠。又《本草》山茶。《註》其葉類茗,故得茶名。又茶陵,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長沙國茶陵。 《正字通》引《魏了翁集》曰:茶之始,其字爲荼,如《春秋》齊荼、《漢志》荼陵之類。陸、顏諸人,雖已轉入茶音,未嘗輒攺字文。惟陸羽、盧仝以後,則遂易荼爲茶。其字从艸从人从木。○按《漢書·年表》荼陵。師古註:荼音塗。《地理志》茶陵从人从木。師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