聪明役声形,口腹嗜鱼肉

聪明役声形,口腹嗜鱼肉

诗句读音
聪明役声形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五青
拼音: cōng míngyìshēngxíng
口腹嗜鱼肉平仄:仄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kǒufùshìyú ròu

聪明役声形,口腹嗜鱼肉释义

【聪明】灵敏。《易·鼎》:“巽而耳目聪明。”《墨子·节用中》:“古者圣王,制为饮食之法,曰:足以充虚继气,强股肱,耳目聪明则止。”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衰老被病,头髮无黑,两手不仁,耳目不聪明。”宋欧阳修《常州张卿养素堂》诗:“志在言谈犹慷慨,身闲耳目益聪明。”明刘基《郁离子·瞽聩》:“人有耳目,而见闻有所不及,恒思所以聪明之。”清戴名世《戴母唐孺人寿序》:“孺人今行年七十,聪明强健,无异曩昔。”2.谓明察事理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聪明君子者,善服人者也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﹝黄帝﹞长而敦敏,成而聪明。”张守节

【役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營隻切,音疫。《說文》戍邊也。《詩·小雅·采薇序》遣戍役,以守衞中國。又《玉篇》使役也。《易·說卦》致役乎坤。《書·大誥》予造天役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田役以馭其衆。又有所求而不止曰役役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。《註》得此不止,復逐於彼,疲役終身也。又凡役使之人曰厮役。《前漢·張耳餘傳贊》其賔客厮役,皆天下俊桀。又列也。《詩·大雅》禾役穟穟。《傳》役,列也。《疏》種禾,則使有行列,其苗穟穟然美好也。 《韻會》或作伇。

【声】《字彙》同。《正字通》俗聲字。(聲)〔古文〕殸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書盈切《正韻》書征切,聖平聲。《說文》音也。《書·舜典》詩言志,歌永言,聲依永,律和聲。《傳》聲謂五聲,宮商角徵羽也。《禮·月令》仲夏之月,止聲色。《註》聲謂樂也。又凡響曰聲。《張載·正蒙》聲者,形氣相軋而成。兩氣者,谷響雷聲之類。兩形者,桴鼓叩擊之類。形軋氣,羽扇敲矢之類。氣軋形,人聲笙簧之類。皆物感之良能,人習而不察耳。《韻會》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。又聲敎。《書·禹貢》東漸于海,西被于流沙,朔南曁聲敎,訖于四海。《左傳·文六年》樹之風

【口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苦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厚切《正韻》苦厚切,上聲。《說文》人所以言食也。象形。《易·頤卦》自求口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唯口出好興戎。又戸口。《孟子》數口之家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膠東相成勞來不怠,流民自占八萬餘口。又《李陵傳》捕得生口,言李陵敎單于爲兵,以備漢軍。又姓。《唐韻》今同州有之。《正字通》明弘治中,宣府通判口祿。又古口,複姓。《正字通》漢有古口引。又壺口,山名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旣載壺口。又谷口,地名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北有甘泉谷口。《註》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。又列口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樂

【腹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六切,音福。《說文》本作腹,厚也。一曰身中。《爾雅·釋詁》腹,厚也。《詩·小雅》出入腹我。《傳》厚也。《箋》腹,懷抱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之月,水澤腹堅。《註》腹,厚也。又《增韻》肚也。《釋名》腹,複也,富也,腸胃之屬,以自裹盛復於外複之,其中多品,似富者也。《易·說卦》坤爲腹。《疏》坤能包藏含容,故爲腹也。又凡借以喻物。《詩·周南》赳赳武夫,公侯腹心。《河圖引蜀謠》汶阜之山,江出其腹。又遺腹。《前漢·昭帝紀》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。又腹疾。《左傳·宣十六年》叔展曰:河魚腹疾柰

【鱼肉】1.鱼和肉。泛指荤腥之食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水火醯醢盐梅,以烹鱼肉。”唐李商隐《杂纂》:“皭残鱼肉置盘上。”宋苏轼《赠上天竺辩才师》诗:“何必言《法华》,佯狂啖鱼肉。”2.比喻受侵害、欺压者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如今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,何辞为?”《资治通鉴·晋惠帝太安二年》:“吾属前已残暴蜀民,今一旦束手,便为鱼肉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为北京女师大学生拟呈教育部文二件》之一:“可知杨荫榆一日不去,即如刀俎在前,学生为鱼肉之不暇,更何论于学业!”3.比喻欺凌,残害。马王堆汉墓帛书《战国纵横家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