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兄今鼎贵,鳌禁兼掖垣

从兄今鼎贵,鳌禁兼掖垣

诗句读音
从兄今鼎贵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cóng xiōngjīndǐng guì
鳌禁兼掖垣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áo jìnjiānyè yuán

从兄今鼎贵,鳌禁兼掖垣释义

【从兄】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。即堂兄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申子请仕其从兄官。”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魏其侯竇婴者,孝文后从兄子也。”宋叶适《刘建翁墓志铭》:“建翁内事两世母,奉从兄,抚幼弟。”清叶廷琯《鸥陂渔话·复园嘉会图》:“紫袷衣倚柱而坐者为唐星轂,垂钓者为从兄实林。”汉

【今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吟切,音金。《說文》是時也。《廣韻》對古之稱。《詩·召南》迨其今兮。《毛傳》今,急辭也。《朱傳》今,今日也。不待吉也。又《圓覺經》無起無滅,無去來今。《註》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。又《韻補》叶居靑切,音京。《詩·周頌》有椒其馨,胡考之寧。匪且有且,匪今斯今。又叶居良切,音姜。《易林》庭爎夜明,追古傷今。陽弱不制,隂雄坐房。 从亼會意。,古文及字。巳往爲古,逮及爲今。

【鼎贵】。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:“捐之復短石显。兴曰:‘显鼎贵,上信用之。今欲进,弟从我计,且与合意,即得入矣。’”颜师古注引如淳曰:“言方且欲贵矣。”宋蔡絛《铁围山丛谈》卷三:“今州将鼎贵,且厚遇,逆之必不可,为之柰何?”2.显赫尊贵之人。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其居则高门鼎贵,魁岸豪杰。”张铣注:“鼎贵,鼎食者。”宋叶适《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》:“阉佞给使,当沉伏奔走,今名闻鼎贵,大贼也。”清唐孙华《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》:“知君仍世自鼎贵,朱轮十乘张彤幨。”

【鳌禁】亦作“鰲禁”。翰林院的别称。宋司马光《神宗皇帝挽词》之四:“鼇禁叨承詔,金华侍执经。”明高明《琵琶记·才俊登程》:“行看取,朝紫宸,凤池鼇禁听纶。”明李东阳《生日邃庵太宰贶以长律用韵自述并答雅怀》:“公退久违鰲禁直,友声先和鸟鸣篇。”明无名氏《鸣凤记·拜谒忠灵》:“职居鰲禁,名重鸞坡。”漢

【兼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堅嫌切《正韻》古嫌切,音縑。《說文》幷也。从手禾。兼持二禾也。《徐曰》會意。秉持一禾,兼持二禾。可兼持者,莫若禾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縣宰缺者,數年守兼。《註》師古曰:不拜正官,令人守兼也。又姓。《韻會》衞公子兼之後。

【掖垣】1.皇宫的旁垣。唐杜甫《春宿左省》诗:“花隐掖垣暮,啾啾栖鸟过。”仇兆鳌注:“掖垣,禁墙也。”宋王安石《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》之一:“漠漠秋阴护掖垣,青云祗在两楹间。”2.唐代称门下、中书两省。因分别在禁中左右掖,故称。后世亦用以称类似的中央部门。《新唐书·权德舆传》:“左右掖垣,承天子誥命,奉行详覆,各有攸司。”宋陈岩肖《庚溪诗话》卷上:“梁丞相叔子,乾道初,任掖垣兼讲席。”清王焜《虎丘三姜先生祠》诗:“掖垣抗疏触天威,拜杖淋漓血染衣。”漢